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1600集:新挑战结果细分析(1 / 2)

宏达厂张工的那条消息在群里挂了一夜,早上六点十七分,小李刷到时差点把手机摔了。他盯着那句“能不能也给我们培训一次”,愣了三秒,转身就往办公室跑。

刘好仃已经到了。茶杯搁在桌角,水是凉的,但人是热的。电脑开着,屏幕上是那份刚发出去的《新挑战应对效果阶段性评估》报告,光标停在“结论”那一栏,像等着谁来签字。

“刘师傅!”小李喘着气,“宏达那边……真要学咱们这套路。”

“他们问的是‘法子’。”刘好仃没抬头,手指在键盘上敲了两下,“不是流程,不是话术,是‘法子’。说明他们看懂了,咱们干的不是小事。”

小李一屁股坐下:“那咱们今天是不是得拆一遍?看看到底哪块起了作用?”

“已经开始了。”刘好仃点开投影,三张图表并排弹出:复购率曲线、服务跟进热力图、竞品声量波动轴。时间线对齐,第三周的某个节点,三条线同时拐弯。

“你看这儿。”他指着交叉点,“复购跳上去那天,前四十八小时,王工给六个客户发了整改说明,五个回了‘知道了’,两个追加了订单。这不是巧合,是链子扣上了。”

王工这时候也进了门,手里拎着打印稿:“我昨儿回听录音,有个客户说‘你们还真记着这事’,语气跟之前完全不一样。”

“对。”刘好仃点头,“以前是‘你们厂的东西’,现在是‘你们’。称呼变了,关系就变了。”

陈工从角落站起来,走到投影前:“但深玻科最近没动静,是不是说明他们认输了?”

“认输?”刘好仃笑了,“他们换了打法,不代表撤了。就像打拳,收手是为了出更重的一拳。”

会议室安静下来。小李盯着屏幕,忽然开口:“那咱们现在最该坚持的是什么?是我做的闭环确认?还是王工那边的现场跟进?还是陈工盯的竞品情报?”

问题抛出来,没人接。

王工搓了搓手:“我觉得设备优化最实在。报警误触少了,客户自然愿意留。”

小李立刻反驳:“可他们怎么知道我们改了?要是不发确认消息,谁知道问题解决了?”

陈工插话:“但要不是深玻科自己转了宣传方向,咱们这点动作能顶得住?”

三人各执一词,刘好仃没说话。他拉开抽屉,掏出一个边角卷起的笔记本,翻开一页,上面密密麻麻全是客户原话,有些还画了圈。

“你们上次改的报警逻辑,确实比深玻科演示的稳。”他念了一句。

“这句是宏达张工说的。”小李认出来。

“还有这句,”刘好仃往下翻,“‘你们这服务,跟养孩子似的,比我自己想的还细。’”

王工笑了:“这是李总说的,那天我还给他带了盒点心。”

“这些话,”刘好仃合上本子,“不是流程能生成的。是我们做了事,客户感受到了,才说出来的。所以别争哪个最重要,要问——哪件事最先让人变了态度?”

他调出回访记录和订单时间戳,逐条比对。最终圈定一个时间点:第三周周二下午三点,王工第一次手写整改说明并发给客户。两小时后,对方回了一句“改得明白”,当晚追加了配件订单。

“就是这个。”刘好仃用笔圈住,“主动告诉客户‘我们改了’,是第一个让人安心的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