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好仃的手指在鼠标上轻轻一敲,订单系统的页面刷新完成。屏幕上,宏达厂的名字依旧排在首位,备注栏里那句“因报警系统优化及定期反馈,主动追加两套备用模块”静静躺着。他没多看,而是把窗口最小化,点开了客户回访记录表。
时间是上午九点零七分。
他一条条往下拉,目光停在一条备注上:“问题已解决,客户未回应。”再往前翻,同样的情况又出现两次。他皱了皱眉,把这三行数据复制出来,粘贴到一个新文档里,标题打上四个字:“改了,但不知道”。
十分钟后,小李端着杯子过来,看见刘好仃正盯着屏幕发消息。
“刚在群里发了条通知,”刘好仃头也没抬,“以后所有技术调整,不管多小,必须由客服发一条确认消息给客户,带名字,带截图,带改动说明。不能只改,得让他们看见。”
小李吹了口热气,茶水晃了晃:“那要是客户不看呢?”
“那就再打个电话。”刘好仃终于抬头,“我们不是修完了就完事了,是得让客户知道修完了。就像吃饭,菜上了桌,没人动筷子,谁知道是不是饿着?”
小李笑了:“您这比喻还挺接地气。”
“不接地气,客户听不懂。”刘好仃合上笔记本,“中午前把新流程加进《信任档案》推送规则里,加个‘闭环确认’标签,谁没发,系统自动提醒。”
两人正说着,王工抱着一叠打印纸走过来,边走边念:“今天要回访的八个客户,有五个上次提过问题,但没收到后续通知……难怪有俩人回访时说‘你们后来没动静了’。”
“不是没动静,是动静没传到。”刘好仃接过纸,翻了两页,“从今天起,每解决一个问题,不管大小,都补一句‘您提的,我们做了’。语气像朋友聊天,别整得像发通知。”
陈工这时也凑了过来,平板上是监测组的最新记录:“深玻科那边还在发案例视频,但评论区有人问‘这设备你们真卖出去了吗’,没人回。”
“他们忙着造声势,我们忙着补细节。”刘好仃站起身,“走,开个短会,把流程再拧一拧。”
会议室里,白板还没擦干净,上一场会议留下的“服务即关系”几个字还斜着挂在角落。刘好仃拿起板擦,把那行字擦掉,重新写下三行:
1.改了,必须让客户知道
2.说了,必须留下记录
3.做了,必须让人感受到
“咱们现在不光要比谁改得快,还得比谁让客户感觉到了。”他转过身,“小李,你昨天发的那批‘我们做了’消息,客户回了多少?”
“十个发出去,七个回了表情,两个回了字,还有一个问‘下次还能这么提醒我吗’。”
“听见没?”刘好仃看向王工和陈工,“不是我们太啰嗦,是客户需要这个声音。他们不怕你烦,怕你忘了。”
王工点点头:“我昨天回访一个老厂,我说上次改的断网报警,现在四十五秒内必响,他直接说‘你们还真记着啊’。我说当然记着,您提的,我们能不记?”
“这就对了。”刘好仃拿起笔,在第一条原话。比如‘比我自己想的还细’,比如‘跟养孩子似的’,这些话比我们自己夸一百句都有用。”
小李眼睛一亮:“我可以做个‘客户金句库’,每次随机选一句加上,不重复,有温度。”
“行。”刘好仃点头,“但别整得太花,重点是让客户觉得,我们真的在听,在做,在跟进。”
陈工忽然插话:“那要是客户没反馈呢?比如问题解决了,但他根本不理你?”
“那就标记为‘待感知确认’,三天后回访一次。”刘好仃说,“不是催他点赞,是问问‘最近用着还顺吗’。别提问题,就聊使用感受。”
王工笑了:“这不成了唠家常?”
“唠家常才最像人。”刘好仃也笑了,“机器才不说话,人才会问‘最近好不好’。”
会议开了不到四十分钟,散会时,阳光正从走廊尽头斜照进来。小李抱着笔记本先走,边走边打开编辑界面,开始调整推送模板。王工和陈工留在会议室整理回访名单,刘好仃最后一个起身,顺手把白板擦干净。
回到工位,他打开《信任档案》系统,点进宏达厂的页面。客户姓名、设备型号、历史问题、改进记录,全都清清楚楚。他在最新一条更新后加了个复选框:“闭环确认——已通知客户”。
小李这时走过来,手机举着:“预览做好了,您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