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好仃点头:“对。问题不是它不行,是咱们给的饭不对。那咱们就换饭。”
三人安静下来。小李专注操作,老张翻着笔记本,刘好仃盯着白板,把“第三周:出初步分析”前加了一行小字:
“*若调试延迟,则数据预演提前补位*”
十点二十分,小李忽然“哎”了一声。
“怎么?”
“模型……它识出来一张。”小李把屏幕转过来,“这张A类裂纹,它标了红框,置信度78%。虽然不高,但方向对了。”
老张凑过去:“78%也算识出来?”
“算。”刘好仃看着屏幕,“它没瞎。只是还不熟。”
“那我再扔一张?”小李问。
“扔。”
第二张图进去,五秒后,模型标出两个区域,一个对,一个错。
“误判了。”小李皱眉。
“正常。”刘好仃说,“新员工第一天上班,能认出一半,就该发奖金。”
老张哼了声:“奖金没有,加班倒是一堆。”
“等它真上手,你加班就少了。”刘好仃拍他肩膀,“到时候你请它吃饭都行。”
小李继续试,一连跑了五张,三张识别正确,两张误判。他合上平板,长出一口气:“至少……它能看懂咱们的图,就是还不太利索。”
“够了。”刘好仃说,“这说明路没走错。接下来,一边等设备,一边把标注指南定下来,同时每天跑几张离线测试,积累反馈。问题越多,咱们改得越准。”
老张看着白板上那行“调试延迟48小时”,忽然问:“那要是周三签字,周四又停电呢?”
“那就再延。”刘好仃语气没变,“但咱们的活儿,不能跟着停。数据能跑,人能学,模型能练。等设备通了,咱们直接上手,不浪费一分钟。”
小李点头:“我今晚就把那二十个样本整出来,明早咱们开会定标准。”
“好。”刘好仃拿起笔,在“本周进度实录”
老张合上本子,看了眼墙上的钟:“我去设备科再问一遍,看能不能挤个短时间窗口。”
“去吧。”刘好仃说,“不用催,就问问情况。人见多了,事就熟了。”
门关上后,小李低声说:“他其实挺着急的吧?”
“谁?”
“老张。他刚才说话都快了。”
“所以他得去走动。”刘好仃打开U盘,把刚做的离线推演记录存进去,“人一闲下来,焦虑就上来。让他动着,心就稳了。”
小李点头,忽然想起什么:“对了,您说让模型‘认识咱们的活儿’,那……咱们是不是也该让它认识认识咱们的人?”
“嗯?”
“比如,加个签名水印?或者训练时标注‘刘好仃团队’?”
刘好仃笑了:“它又不是来应聘的,要啥签名?”
“可它要是真帮咱们减少了返工,也算半个功臣吧?”
“功臣不功臣的,不重要。”刘好仃关掉电脑,“重要的是,它得听懂咱们的话。咱们的话,就是这些图、这些数据、这些活儿里的规矩。”
他站起身,走到白板前,用红笔在“数据清洗完成:12%”旁边画了个向上的小箭头。
“明天,咱们争取标到20%。”
小李看着那个箭头,忽然说:“您说,它以后会不会记住我们?”
刘好仃没回头。
他拿起抹布,擦掉白板上一行过时的待办事项,留下干净的一片。
然后,他写下新的一条:
“离线推演启动:已完成首轮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