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1257集:市场反馈再次收集(1 / 2)

东莞那个Ip的留言在大屏上挂了不到十分钟,小王已经拨通设计部电话,小吴开始翻找高清视频源文件。会议室里重新热了起来,键盘声、低语声、椅子挪动的吱呀声混成一片。

刘好仃没跟着忙。他转身回到工位,把那条留言复制进一个空白文档,标题打上:“客户要的,到底是什么?”

他没关投影。屏幕还亮着,留言静静躺在正中央,像一块敲门砖,刚撞开一道缝。

七点四十五分,晨会时间。他把文档投上去,等人都坐定,只说了一句:“他们要的不是视频,也不是授权书,是能在会上站住脚的东西。”

小王抬眼:“我们不是已经在做h5导出功能了吗?”

“那是工具。”刘好仃摇头,“但他们要的是底气。你给一张图,他得敢拿出去说‘这数没错’。”

小吴皱眉:“可我们又不能替他们汇报。”

“所以得问。”刘好仃打开手边一张草稿纸,上面用蓝笔圈了三行字,“不能光等留言,得去听他们还没说出口的话。”

他把纸往中间一推:操作卡点、使用场景、功能期待。

“这回不看数据,看人话。”

技术组的小李立刻摇头:“现在h5打开率涨着呢,后台行为数据够用了,再挨个打电话,客户烦,我们也累。”

老陈也附和:“上次刚推完新资料,有人就说我们变得冷冰冰的,再追着问东问西,怕是要拉黑了。”

刘好仃没反驳。他点开东莞客户的访问记录,调出时间线:三次登录,一次留言,最后一次停留时长六分二十三秒。

“他不是随便看看。”他说,“他是真打算用。这种人,不会嫌你问得多,就怕你不懂他要面对什么。”

他顿了顿:“咱们之前是让人听见,后来让人算清。现在,得让人敢用。”

没人再说话。

他拿起笔,在白板上写下:“分层抽样,定向访谈。这周,至少十家客户,三类人全得覆盖到。”

小王苦笑:“问卷要不要附个红包?不然怕是没人填。”

“那就别让他们觉得是在填。”刘好仃翻开笔记本,当场勾选五道核心题:

1.您是否用测算结果参与过内部讨论?

2.使用过程中最不方便的一步是什么?

3.哪个数据最需要额外证明?

4.希望增加什么功能?

5.是否愿意接受十五分钟电话访谈?

“五道必答,后面十道看身份跳转。”他说,“技术员多问参数逻辑,采购多问成本换算,老板多问决策支持。”

小吴盯着屏幕:“这不叫问卷,叫面试提纲。”

“对。”刘好仃点头,“但咱们得让他们感觉像聊天。”

小李还是不放心:“太长了,填到一半跑了怎么办?”

“那就让人吃半顿饭。”刘好仃笑了笑,“老陈说过,饭桌上要谈感情。问卷就是饭前递的菜单——太长,不吃;太短,吃不饱。咱们就上五道开胃菜,爱吃再加菜。”

小王噗嗤笑出声:“那我们还得配个服务员?”

“咱们就是服务员。”刘好仃合上本子,“还得带耳朵,不带嘴。”

会议结束前,新版问卷定稿,命名为《使用场景反馈表V2》。系统自动匹配客户标签,分三批推送,每批间隔六小时,避免刷屏。

上午九点十七分,第一份反馈抵达。来自苏州一家小厂,只勾了“很好”,其余全空。

十点零三分,又来两份,一份填了“导出慢”,一份写“希望加个打印按钮”。

刘好仃把这几条拖进新建的共享表单,标题:“市场反馈库_V2”。三栏并列:客户类型、原始反馈、潜在需求。

他顺手在表头加了一行小字:

“每一条沉默,都是我们还没听懂的话。”

中午前,共收回二十三份,有效信息不足五条。销售团队陆续反馈:“问得太细,客户说像查账。”“发了三次提醒,还是不点。”

刘好仃没催。他点开东莞客户的邮箱,找到对方留的联系方式,拨了过去。

电话响了四声,接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