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钟后,评论区炸了。
“这光斑移动的轨迹太稳了!”
“原来仿品是‘光在跑’,真品是‘光在走’。”
“求出‘真品识别指南’!”
刘好仃看着手机,嘴角微扬。他转身走向火种墙,取下那张仿品照片,换上一张新打印的图——是公司刚设计的“真品识别码”样稿,二维码旁边印着一行小字:“thislighthasana.”
老陈路过时停下,盯着看了半天,忽然从工具包里掏出一片玻璃碎屑,边缘带着细微锯齿。“这是我昨天从报废品里挑的,”他说,“仿品磨边太快,冷却不足,会有这种裂纹。以后咱们的识别码,能不能加个微观特征?”
刘好仃接过碎屑,对着光看了看,点点头:“可以。就叫‘裂痕密码’——真正的瑕疵,反而成了防伪标记。”
老陈咧嘴一笑:“咱们这行,越来越像侦探了。”
“不是侦探,是守灯人。”刘好仃把碎屑夹进笔记本,“灯亮着,得有人知道是谁点的。”
几天后,第一批商标申请材料寄出。刘好仃特意去邮局看了眼快递单,收件方是德国专利局,寄件人写着“深圳玻璃厂品牌守护组”。他拍照发到内部群,配文:“第一封家书,寄给世界的门牌。”
小林在
“喝豆浆就行。”老陈冷不丁冒出来,“省下钱,多注册几个国家。”
小李则发了个新发现:某仿品店铺突然下架所有商品,但同一商标在另一平台重新开店,换了包装,名字改成“LuzVida”。
“换皮不换骨,”刘好仃回,“继续盯,别让他们喘气。”
又过一周,公司官微发布《真品识别指南》h5,用户上传照片就能比对光斑轨迹、刻字深浅、边缘弧度。上线当天,访问量破十万。
有用户留言:“原来我家那块玻璃,光会拐弯。”
刘好仃把这条截了图,钉在火种墙上,就在“光可以共享,名字不能被偷走”回家。”
这天夜里,他独自留在车间,打开新做的产品数据库。每一块出厂玻璃都有独立编码,关联订单信息、打磨记录、质检报告。他输入一串数字,屏幕跳出一段视频——是山田先生那块定制玻璃,光斑缓缓移动,像在呼吸。
他正要关闭页面,忽然发现编码末尾多了一串字符:Rht-711。
“Rht?”他念了声。
小林不知何时站在门口,笑着说:“我们偷偷加的。Rht,就是‘认真光’的拼音首字母。算是……咱们的暗号。”
刘好仃愣了两秒,忽然笑出声:“你们啊,比我还敢想。”
“不然呢?”小林耸耸肩,“咱们保护名字,不就是为了让更多人认出这道光吗?”
夜风从车间高窗吹进来,拂过火种墙,那片“门”字玻璃轻轻震了一下,光斑在墙上晃了晃,像在点头。
刘好仃走到调度台,翻开新笔记本,在首页写下一行字:“从今天起,每一块玻璃,都是有身份证的光。”
他合上本子,顺手拿起一支笔。笔帽拧开时,发出清脆的咔哒声。
笔尖落在纸上,正要写下第二行字——
窗外,物流车的灯光扫过墙面,照亮了那张“真品识别码”样稿。
光斑移动,恰好落在“thislighthasana”那行英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