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712集:维权机制建立实施(1 / 2)

清晨的阳光斜斜地切进车间,落在调度台边缘那支笔上。笔帽歪在一边,笔尖悬在纸面,像一只停在半空的蜂鸟。刘好仃没急着落笔,而是把笔记本往旁边推了推,露出底下一张刚打印的表格——《投诉渠道部署进度表》,第一栏写着“主平台入驻:完成80%”。

他端起茶杯,吹了口气。水面上浮着两片茶叶,打着旋儿,像在跳华尔兹。

“刘师傅,平台那边反馈了,咱们的官方投诉入口已经上线。”小林抱着平板走进来,发丝还翘着一撮,像是刚从一场数据风暴里钻出来,“三个主流电商都接通了,社交平台也挂上了举报按钮。”

“好。”刘好仃点点头,把茶杯放下,“入口开了,得有人走才行。咱们得让人知道,这扇门不是摆设。”

“那宣传文案要不要搞点狠的?”小林眨眨眼,“比如‘抄作业的,交卷前记得擦掉名字’?”

刘好仃笑出声,茶水差点洒出来:“这倒挺像咱们车间黑板上的标语。”他顿了顿,“不过别太凶,咱们不是泼妇骂街,是正经维权。写清楚怎么举报、需要什么证据、我们多久响应就行。”

“明白,走专业路线。”小林飞快记下,“那渠道范围呢?有同事建议把冷门平台也铺一遍,广撒网。”

“网可以撒,但得知道哪片海有鱼。”刘好仃翻开笔记本,指着几处标记,“东南亚那几个免税岛的平台,仿品出货频率高;南美两个社交电商,最近挂的图连光影角度都抄咱们的。这些是主战场。”

他用笔尖点了点纸面:“其他平台先留个接口,等监测数据出来再决定要不要加人手。咱们不是跨国集团,得精打细算。”

小林合上平板:“那就主次结合,重点盯防,灵活补位。”

“对。”刘好仃合上笔记本,封面上“维权机制”四个字被阳光照得发亮,“渠道建好了,下一步,得让人知道怎么走这条路。”

会议室的白板被画得像张交通图,密密麻麻全是箭头和方框。刘好仃站在前面,手里捏着一支蓝笔,像指挥交通的交警。

“现在咱们有路了,但得立牌子、划车道。”他转身在白板上写下三个大字:“流——程——表。”

底下坐着的几个年轻人忍不住笑出声。

“别笑,这玩意儿比打磨玻璃还讲究。”他画出第一个框:“接到举报——初步筛查——分类处理。轻的,比如图片盗用,发函警告,要求下架;重的,比如批量仿冒、商标混淆,直接启动法律程序。”

“那中间态呢?”有人举手,“比如改个名字,换层包装,但产品一模一样?”

“归为‘高仿’类。”刘好仃写下,“先取证,再发正式维权函。如果对方不回应,或者换个马甲继续卖,就升级到诉讼准备。”

“成本会不会太高?”另一个声音响起,“一个案子请律师、交保证金,动辄几万,要是对方故意拖时间呢?”

刘好仃点点头:“所以咱们得分级处理。”他拿起红笔,在流程图上标出两条分支,“小额侵权,走平台投诉+协商赔偿,快速解决;大额或恶意侵权,哪怕耗时间,也得打到底。咱们不为赚那点赔偿金,是为立规矩。”

他顿了顿,声音沉了些:“玻璃碎了能重磨,名声坏了,光就散了。”

会议室安静了一瞬。

小林忽然举手:“要不要建个案例库?把处理过的案子存下来,以后参考。”

“好主意。”刘好仃在白板角落写下“案例归档”四个字,“以后新来的同事一看就知道:这种事,咱们以前怎么处理的,证据怎么收,函件怎么写。省时间,也少走弯路。”

他环视一圈:“还有吗?”

没人再提问。

“那就定下来。”他拿起记号笔,在流程图最下方重重画了个勾,“从今天起,咱们的维权,不靠拍脑袋,靠流程走。”

第一起实战来得比预想快。

小李冲进车间时,手里举着手机,屏幕亮着某个小众电商平台的页面:“刘师傅!那个‘LuzVida’又出现了,这回改名叫‘Luadoor’,卖的还是咱们的弧边款,连包装盒的折痕位置都一样!”

刘好仃接过手机,眯眼看了两秒,没说话,转身走向调度台,打开内部系统,输入一串编号。

“发货地还是免税岛?”他问。

“对,但这次用的是本地仓直发,地址查不到实际注册信息。”

“老套路。”刘好仃点开维权系统,选中“高仿侵权”类别,上传截图、产品编号、对比图,“走正式流程,发维权函,同步通知平台下架。”

“不等他们回应?”

“等。”刘好仃点击“提交”,系统弹出确认框,“但咱们得先亮剑。让他们知道,换名字没用,换马甲也没用。”

三天后,平台下架通知送达。

又过两天,对方店铺悄然关闭,商品清空。

“跑了?”小李盯着屏幕。

“不是跑,是躲。”刘好仃摇头,“这种人,就像车间里偷用别人打磨参数的,被发现了就换个工位,工具藏抽屉里。”

“那咱们怎么办?”

“盯。”刘好仃打开监测系统,设置关键词:“Lua”“dss”“弧边光斑”……“他们还会冒头,只要敢卖,咱们就敢追。”

话音未落,系统警报轻响。

一条新链接跳了出来——某新兴社交电商,商品图打了柔光,但玻璃边缘的弧度,一眼就能认出是“门”字造型的翻版。卖家Id叫“光影匠人”,简介写着“原创设计,灵感源自东方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