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107章 第 107 章 李世民替张飞下聘(2 / 2)

夏侯渊的副将小声地在夏侯渊耳旁嘀咕道:“将军,人已经在张飞手里,咱们不如做个顺水人情,而且战争之事,胜负难料,倘若日后曹军败了,您还可以去投靠汉军不是?”

“我夏侯渊誓死效忠大魏,怎会投奔汉军?!不可!!”

副将接着在夏侯渊耳边说道:“将军,既然夏侯姑娘已经回不来了,这些聘礼咱们不要白不要呀!?”

“汉帝昏庸,我身为魏王忠臣,岂是贪慕钱财之人,这些昏君搜刮来的民脂民膏,你们怎么擡来的,就怎么原封不动地擡回去。”夏侯渊掷地有声地说道。

此时外面吵吵嚷嚷起来,夏侯渊让主簿出去瞧瞧。

主簿很快就跑了回来,“回将军,外面的将士都在讨要军饷......”

夏侯渊立马陷入两难境地。

曹操家底不厚,加之乱世,赋税也很难收上来,国库空虚,更兼四处打仗,每日银子如同流水一样花掉。

为了筹集军饷,曹操还创造了闻所未闻的官职——【摸金校尉】和【发丘中郎将】,专门挖掘坟墓,获取大量金银珠宝,以补充军饷不足之难。

曹操挖掘到最大的坟墓便是梁王刘武之墓,即汉武帝刘彻之叔,所获金银珠宝足足支撑曹军运转三年!!

东汉末年,战乱初起,赤眉军专挖西汉帝陵;后来董卓作乱,亦挖两汉陵墓补充军备;曹操更是专门设了校尉和中郎将两个官职,用来负责掘墓挖宝事项,盗墓者成了正规军。现如今汉墓十室九空,与当时盗墓盛行紧密相关。

夏侯渊听着外面喧哗不止的争吵声,面色微红地说道:“你们暂且放在这里吧!”

汉军使臣恭敬地回道:“多谢夏侯将军成全!既然任务已经完成,我们就先行告退。”

说完,汉军使臣便依次退出。

“将军,他们大箱小箱的着实不少,就是不知道送的是什么?不会是一些米面粮油,专门打发咱们的吧,我打开来看看!”主簿说完,便将箱子打开。

箱子打开以后,众人都被眼前的一幕震惊了。

箱子里装的全部都是金银珠宝、绫罗绸缎等,就算京都王侯大婚下聘亦不过如此。

夏侯渊跟主簿说道:“拿出一部分来,给战士们将最近欠的军饷发下去。”

“属下遵命。”

***

丈量分拨土地看似容易,实则是很费心力的一件事。

老百姓往往视土地如生命,谁都不想少分,谁都不想要土壤贫瘠的土地,谁都不想要离家太远的地,谁也不愿要没有水源的土地......

但良田有限,不可能只给一家。

为了保证分田顺利进行,荀彧先将所有良田重新丈量造册,亦将没有良田的百姓专门造册登记,把土地亩数按照户口人数平均分配,每家都有良田和旱地,做到公平公正。

不患贫而患不均,看到大家分到的土地相差无几,没有一户聚众闹事,还都感激李世民将如此好的良田分给他们。

为了防止日后闹事,荀彧让负责人带着良田相挨的村民一块儿量田,当场打下石头地碑,严禁任何一家侵占良田。

之前,荀彧已在寿春实行屯田制,但是开垦的大多都是一些偏远贫瘠的土地或者山间坝子,荒草丛生,还有许多石子,渗水严重,储水能力弱,与阮氏强占的良田比起来,自然不能相提并论。

李世民带着孙策、周瑜等一块儿来到田间不远处,发现老百姓都在那里认真耕种,还有孩童扑蝴蝶、嬉笑打闹,异常和谐。

“公瑾,你颇有治世之能,你觉得荀尚书这次良田分拨得如何?”李世民询问道。

“陛下,分良田看似事小,但与民生、民心紧密相联,实则关系社稷之基,荀尚书能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将良田分拨完毕,而且还公平公正,保证粮食耕种及时进行,足以彰显其王佐之才。”周瑜自恃才高,但是对荀彧却不吝夸赞之词。

李世民很欣赏地看向周瑜,非常赞同他的说法,“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老百姓的事从来都不是小事,只有百姓富足了,国家才有希望,荀尚书却能化繁为简,把此事处理得井然有序,无愧为大汉良相贤臣。”

孙策在一旁望向李世民,如此重视百姓民生的陛下才是好皇帝,才是未来天下的希望。

这些天,李世民为救赵子龙,亲自率军攻打土匪;为了百姓安宁,攻打地方豪强阮氏坞堡;攻下阮氏坞堡之后,给灾民分粮食、分农田;还替子龙赐婚,替张飞下聘......

纵然来到寿春不足一月,但孙策能够感受到李世民是个体恤下士、仁德爱民的好皇帝。

寿春城的百姓对汉帝和汉军感恩戴德,这便是这座城池最厚的城墙。

纵然荆州、扬州境外的百姓对李世民的误会还颇深,但是孙策相信,只要有机会让他们知道李世民的爱民之举,亦会心服口服。

“咱们回去吧!”

参观完良田以后,李世民就和孙策、周瑜二人回到城中,正好看到赵子龙正在帮贫民窟的百姓盖房子、搬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