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第108章李世民盛邀夏侯渊
“子龙的伤势看起来恢复得不错,已经可以上房换茅草了。”
寿春雨水偏多,茅草基本上每年一换,这样方能保证房顶不漏水。
赵子龙身手矫健,在房顶之上如履平地,边拆边铺,动作迅速麻利,茅草被他编排得整齐又漂亮。
他不仅帮人上房编茅草,还帮其他贫民擡巨木,众人对他皆露出感激欣赏之色。
“想不到咱们赵将军不仅是打仗奇才,生活中也热情好助,让人感到平易近人。”周公瑾忍不住赞道。
看着赵子龙换茅草的场景,李世民仿佛看到未来太平盛世的愿景:
铲除众诸侯,天下无战事,大将军们解甲归田,就像现在这般与家人其乐融融地生活在一起,耕种、翻新房屋、打柴,尽享天伦之乐……
可惜眼前这一切都是危机四伏下的表面平静,寿春城随时面临被攻城的危机,曹军、袁术、袁绍、匪患和刘璋等一众豺狼虎豹随时会发起战事。
如果想要彻底过上祥和安定的太平日子,躲在寿春城绝对无法实现,必须主动出击,将这些祸乱天下的匪首挨个铲除,方能天下共安定。
李世民、孙策和周瑜三个人很有默契,都没有过去打扰赵子龙和百姓,而是择路去往他处。
百姓过得幸福不幸福,可以通过精神风貌来判定。
黄巾内乱,袁术暴政之时,扬州百姓萎靡不振、面黄肌瘦,如同行尸走肉。现在城内百姓衣着干净,从内到外焕发着一种对未来充满奔头的神采,周瑜深感李世民治国安民之才。
“真希望天下百姓都早点过上这种有衣可穿,有田可耕,有粮可食的日子。”孙策刚进城第一天就感受到了寿春的与众不同,这里的百姓与官兵格外融洽,从未见百姓看到官兵就躲起来的场面,但寿春外就不同了。
“伯符兄、公瑾兄,只要咱们同心协力,我相信天下太平,百姓共荣的盛世愿景就一定能够实现!”李世民信心满满地说道。
孙策点点头。
起初,在孙策心里,甚至在众诸侯心里,大家都默认了一个事实:汉王朝已经走到了历史的尽头,绝无回旋的余地,所以群雄并起,都想争当这个天下之主。
出现这个结果,既有内因也有外因,不过内因才是根本症结所在。
其一,汉王朝自身作孽,上自皇帝皇太后,下至小官小吏,卖官鬻爵、盘剥掠夺,他们一心只为中饱私囊,谋求个人利益,完全无视天下百姓安危;
其二,宦官祸国,杀死了许多有才学能力的士族,深刻伤害天下百姓和士族的心;
其三,各方势力蠢蠢欲动,都想趁机分一杯羹;
其四,旱灾、洪灾、蝗灾、瘟疫等天灾人祸不断,百姓艰难,无法维持生计,黄巾四起,整个江山被搅得一片乌烟瘴气。
这么多天灾人祸加持在一起,就连下等谋士都能看出汉朝大势已去,纷纷投奔有能力、有未来的主公,以冀大业成功之时,封官进爵,名利双收。
作为虎将之后的孙策岂会看不清三国乱世表面下各个诸侯势力的野心和意图。
他和周瑜在没有见到李世民之前,他们也拥有这样的野心:想要争霸天下,统一各方势力,名垂千古,成为像秦始皇一样的开国皇帝。
但是他和周瑜万万没想到,汉王室在生死存亡之际,竟然突然冒出来一个李世民!!
文采武功、谋略胸怀一样不落,简直就像光武帝刘秀一样,可以挽大厦之将倾,救国家于水火的天降之才。
孙策相信,只要有李世民在,那么大汉王朝绝对还有救,最起码不会轻易覆灭!
而且他身上独有的爱民爱才、志向远大等品质,也正是一个明君所必备的,孙策自叹不如,甘愿俯首称臣。
赵子龙将房顶蒲草编排完毕,一个轻松跳跃,直接落到地面之上。
此时他望向不远处,正好看到三个熟悉的背影,嘴角不禁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不愧是自己的好兄弟,还故意给自己留出独处的时间来,真是让人感动。
“赵大哥,你累了吧,喝口水。”吕玲珑将一碗凉好的白开水递给赵子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