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149章 你尝试过混纺吗(2 / 2)

王思懿见二人仿佛谜语人般的对话,不由烦躁起来。

她生怕海照月不明不白被人忽悠走了,拉拉她的胳膊,小声问,“……她到底什么意思?”

海照月定定地看着阮青青,“如果我没猜错的话,阮小姐是建议我将我的丝与其他线进行混纺吧?”

阮青青点点头,露出孺子可教的满意微笑,“你能制出天然带香的丝,但缺点是这丝线因为某种原因,只能是透明的。那为什么不干脆在常见的丝线里混入你的特制丝呢?用这种方式织出的布,就不会再拘泥于‘透明’这个缺陷,就像你给你猫做的那款混纺猫绒,我在你直播时特意观察过,并没有太大的影响。”

海照月叠在一起的手用力交握住。

她知道阮青青给她提出了一项极具操作性的方案。

她恨不得立马去尝试这个方案的可行性。

但她还有一个疑惑没有解开。

“阮小姐……”

“我说了,可以直接叫我青青。或者叫我青青姐也行。”阮青青打断她。

“……青青姐,你既然提出了这个方法,想必已经有了属意的适合混纺的丝线,对吧?”

阮青青轻轻启唇,“……蚕丝。”

“蚕丝?”

不知为何,海照月突然想起启发她染色的那位主播,老徐。

他当时用来染色的布可不就是蚕丝吗?

那布的飘逸和吸色强的特点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对。蚕丝亲肤性好,价格又与你的丝线价格相对贴近。而且对蚕丝织品有购买意愿的人普遍的购买力都很强,这不就是最最理想的客户吗?”

“可是,就算做出了混纺布吧?然后呢?还是没解决买家的问题啊?”

王思懿听她们讨论了半天产品的问题,终于忍不住插嘴道。

就算海照月听阮青青的,做出了这劳什子混纺布,可布就是布,不是还是存在价格太高,没有客户的问题吗?

“如果靠一个人的能力,当然不行。但假如,是靠一片人呢?又假如,靠机器和流水线呢?”

“机器?流水线?”海照月惊讶道。

“对。你知道一件衣服是怎么生产出来的吗?当我们设计好衣服,打板,做出样品确认无误后,它就会被批量生产出来。”

“织布也是一样。手工织布现在之所以没落,就是因为生产方式早已经跟不上时代需求。现在仅存的这些织布手艺人,也不过是在消费情怀罢了,这点,你应该比我更明白吧?”

海照月沉默地垂下头。

她明白阮青青是什么意思了。她想让她把织布的事情交给机器。

流水线和外包的威力她是知道的。

她的薄荷丝手链正是因为外包,效率才会有惊人的提升。

但如果按照阮青青的建议,她将陷入另一个怪圈——每当她发明出一种可以投入生产的布,她又要过上现在这种没日没夜制丝的生活。

她再也见不到一块完整的布从自己的手中被织出。

阮青青仿佛知道她在顾虑什么。

见状,她握住她的手,柔声道,“我听说你是织造世家传人是吧?你选择直播织布,肯定有你的坚持——当然,我也算半个匠人,我知道做成一个成品时,是非常有满足感的。但你要明白,好钢要用在刀刃上。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你应该用更多的时间去探索你真正能创造价值的东西,而不是执着于织出眼前一块块布。”

“就拿我来说吧。最初,我也沉迷在做出一套套成品衣服里。但随着喜欢我作品的人越来越多,顺着我的作品了解传统文化的人越来越多,我开始发现我工作的深层意义——我并不仅仅是满足自己的某种爱好,或是赚钱,我在推广一种传统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的历历史的绚烂和伟大。”

“为了推广自己的理念,我势必要做出某些牺牲。最直接的,我要舍弃亲手做出一套套衣服的成就感;为了迎合市场,我还要做出种种改良,无法百分百按照历史还原……”

“我想,你织布,也不仅仅是想要孤芳自赏,也想获得更多人的认可吧?就像为了适应现代人的需求,我会对汉服改良一样,如果你对布的改良能更符合大家的需求,难道不是另一种对家族的传承吗?再说了,作为织布世家的传人,你们的家传肯定不会只有目前这几款布,难道你不想探寻你祖上的辉煌吗?”

阮青青的话将海照月说得心里一动。

尤其是当她说到“工作的深层意义”和“探寻祖上的辉煌时”,她明显感觉到自己胸腔里的悸动。

“我……”

她张了张嘴,刚要开口,旁边的王思懿突然猛地擡头,激动得涨红了脸,“阮青青!青青!你是‘荷叶青青’的创始人!阮青青!对吗?”

对比王思懿的激动,阮青青明显就淡定得多。

她微笑地颔首,“对。我是。”

王思懿猛地倒吸一口气,一改之前的态度,战战兢兢道,“那个,您能给我签个名吗?”

“不,我想要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