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100章 照不进的夜(2 / 2)

他飞奔回屋,取来一块练习时刻坏了的石片,上面同样刻着“镇僵道场”和符纹。

他挤开人群,将石片稳稳地置于井口之上,随即深吸一口气,用尽全身力气,高声唱起了师父传下的《安魂咒》。

咒语声并不洪亮,甚至有些走调,但就在他开口的刹那,奇迹发生了。

那些汇聚在义庄上空,由十里八村百姓供奉而来的香火愿力,仿佛受到了召唤,化作无数肉眼难辨的金色丝线,从四面八方涌来,穿过石片,缠绕向那具浮在黑水中的尸身。

金丝所过之处,黑水退散,尸臭渐消。

那具枯槁的尸身竟停止了上浮,原本死寂的眼皮微微颤动了一下,干裂的嘴唇翕动,吐出一个微弱到几乎听不见的音节:“……道……未绝?”

那老道士残存的魂魄,竟被这磅礴的香火愿力重新凝聚,唤醒了一丝神智!

他不再是嗜血的僵尸,而是自愿成为了“义庄守护灵”。

他与文才、秋生定下约定:“我已是逝者,不再插手阳间事务。但自今日起,凡刻有‘镇僵道场’之地,皆归我巡夜,护境安宁。”

文才抓住机会,当即对着所有守正卫和在场的乡绅,立下了“三不规”:“其一,‘镇僵道场’只受香火,不收任何金银供品;其二,只称九叔之名,不称神佛,我等皆为守道之人;其三,不许任何官府势力,借此名号,向百姓敛财!”

井口的老道士残魂发出一声赞许的轻叹:“有骨气,这才像林九那小子的道。”

话音落下的瞬间,十里八村,所有刻着“镇僵道场”的石碑、门楣,同时泛起一层淡淡的、柔和的微光,如星辰落地。

一张无形的守护巨网,在这一夜,悄然铺开。

然而,树大招风。

这等神异之事,很快就传到了盘踞在县城的军阀耳朵里。

数日后,一队荷枪实弹的军阀探子来到了村口,为首的队长一脸倨傲,指着石碑喝道:“什么镇僵道场,装神弄鬼,妖言惑众!来人,给我把它砸了,这石头不错,正好拉回去垒炮楼!”

村民们群情激奋,却畏于对方手中的洋枪,敢怒不敢言。

令人意外的是,文才只是冷冷地站在远处看着,并未出手阻拦。

他眼睁睁地看着那块凝聚了无数心血和愿力的石碑,在探子们的大锤下四分五裂。

当晚,文才悄悄收集了那些碎石,将其磨成粉末,混入百姓供奉后剩下的香灰之中,然后趁着夜色,将这些混合物悉数撒在了村外那片最大的乱葬岗里。

第二天,那个下令砸碑的探子队长出事了。

他一觉醒来,发现自己浑身皮肤透着一股诡异的青黑色,如中毒一般。

更可怕的是,他只要一闭上眼,就会看到无数面目模糊的孩童冤魂将他团团围住,伸出冰冷的小手,凄厉地哭喊着向他索命。

“还我安宁……”

“你断了我们的香火……”

“孤魂野鬼,收了你!”

探子队长被吓得屁滚尿流,精神崩溃。

消息传回村里,文才立刻登高一呼,声音传遍四野:“毁道场者,即为断我等香火;断我等香火者,乱葬岗的孤魂野鬼,自会去收他!”

百姓哗然,恐惧与愤怒交织,让他们彻底团结起来。

他们自发组织了“护碑队”,手持棍棒锄头,日夜守护在每一处刻字的地方,那股同仇敌忾的气势,竟连军阀都暂时不敢再轻举妄动。

危机暂时解除,义庄却迎来了新的变化。

秋生在厨房烧火做饭时,无意间发现,柴火在灶膛里燃烧时发出的“噼啪”声,其节奏竟与他烂熟于心的《镇僵铭》韵律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一个大胆的念头在他脑中萌生。

他取来一张师父留下的空白符纸,以朱砂画上“镇僵道场”的符纹,然后小心翼翼地将其混入灶台下燃烧过的灶灰之中。

他没有念咒,也没有作法,只是学着师父的样子,将一股意念灌注其中,然后用最普通的炊烟,将这股“土灶焚符”的愿力送了出去。

烟气袅袅,钻入烟囱,看似消散在空中,实则沉入地下。

那一夜,所有刻字石碑下的地底深处,隐隐约-约传出了一阵阵细微却清晰的、仿佛是沉重锁链被逐一崩断的声音。

守正卫的统领在夜巡时,惊觉地里的阴气似乎被什么东西镇压了下去,他骇然道:“我们没请神,可这地底下埋着的东西……好像开始怕了。”

秋生为自己的发现而兴奋不已,连续几夜都在厨房研究这“土灶通幽”的法门。

某个深夜,他守在灶台前,添着柴火,眼皮渐渐沉重,不知不觉打起了盹。

迷迷糊糊间,他看见眼前熊熊燃烧的灶火,竟渐渐扭曲、汇聚,幻化出了一张他日思夜想的面容——正是师父九叔!

九叔的面容在火焰中显得有些模糊,神情肃穆,嘴唇微微开合,似乎在无声地对他说着什么。

秋生拼命想看清那口型,那好像是三个字。

他猛地一个激灵,彻底惊醒!

眼前哪里还有什么师父的幻象,灶膛里的火已经熄灭了。

只有一堆尚有余温的灰烬,在黑暗中安静地躺着。

秋生心中一阵失落,正要起身,眼角的余光却瞥见了灰烬中的异样。

他连忙凑过去,借着窗外透进的月光,看到那堆灰烬的表面,竟凭空多出了一行歪歪斜斜的痕迹,像是有人用手指刚刚划过。

那痕迹组成了四个字——

北方楼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