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蔡校长的叮嘱和沉甸甸的心事,闻佳宁回到了家。
晚饭桌上,她深吸一口气,将学校的回复和自己想要转班考本科的决心,原原本本地告诉了父母。
饭桌上瞬间安静下来。闻父夹菜的筷子停在半空,闻母脸上的笑容也凝固了。这个消息对他们来说,冲击力不亚于当初得知女儿拿了国金。
“啥?放弃…放弃3+2的学籍?”闻父率先反应过来,眉头拧成了疙瘩,“宁宁,你可想清楚了?那可是稳稳当当的大专文凭啊!两年后直接就能上对口的大专,不用考试!你现在放弃了,万一…我是说万一,高考没考上本科,那…那你连大专都没得上了啊!这不两头落空吗?”
作为一家之主,他首先考虑的是最现实的风险和家庭未来的保障。放弃一个触手可及、确定无疑的“饭碗”,去赌一个充满未知的“前程”,这在他看来太过冒险。
闻母更是忧心忡忡,她放下碗,拉着女儿的手:“宁宁,妈知道你心气高。但是……咱们做人要讲良心啊!是学校培养了你,给你比赛的机会,给你保送的名额。你现在拿了金牌,名声出去了,就想‘跳槽’?这……这传出去,人家会不会说我们忘恩负义?说学校白培养你了?这对学校名声也不好啊!”她更在意的是人情世故和道德评价。
父母的顾虑像两块巨石,压在闻佳宁的心上。她理解父母的担忧,这都是出于对她的爱护。但宋畅描绘的那个更广阔的世界,吴教练无条件的支持,以及内心深处那股不甘于现状的冲劲,让她无法退缩。
她没有急于反驳,而是耐心地、条理清晰地解释:
“爸,妈,你们听我说。首先,关于‘良心’和‘忘恩负义’。”
闻佳宁的语气真挚而恳切,“我比任何人都感激学校,感激教练!没有他们,就没有我的金牌。但吴教练亲口跟我说了,竞赛队培养人才,就是希望我们飞得更高!我选择去考本科,是为了追求更好的发展,将来用更高的平台和更强的能力回报学校和社会,这绝不是背叛!”
“吴教练是全力支持我的!蔡校长也没有直接拒绝,而是让学校研究,这说明学校也是开明的,是愿意为学生发展考虑的!”
“其次,关于风险。”她看向父亲,眼神坚定,“爸,您说的风险确实存在。但是,我有保送资格兜底!蔡校长说了,即使我转班去参加高考,这个保送大专的资格,只要我符合基本条件(比如完成学业、无重大违纪),它依然有效!它就像我的‘安全绳’。”
“高考成功了,我上本科;万一…我是说万一失利了,我还能凭着这个资格进入对口大专,继续学习!我并没有完全放弃‘大专’这条路,我只是多争取了一条‘本科’的路!而且,是用我自己的努力和金牌换来的机会!”
她顿了顿,眼中闪烁着一种父母从未见过的、名为“野心”和“自信”的光芒:“爸,妈,你们想想,我高一就能拿国赛金牌!这证明我的学习能力、抗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都不差!”
“这次比赛,除了拿到金牌,我最大的收获是,我相信自己只要我能像对待技能训练那样,把同样的专注和努力投入到文化课学习中,我一定能成功。”
“两年时间太过于宝贵,选择躺平太浪费了。我应该去拼一拼,努力给自己一个更高的起点。我不想一辈子就局限在一个‘高级技师’的位置上,我想看看更广阔的世界,想拥有更多的选择权!这块金牌,它不该是我的终点,它应该是我的起点和跳板!”
闻佳宁的声音并不高亢,却字字铿锵,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决心和经过深思熟虑的自信。她眼中的光芒,那种对未来充满渴望和笃定的神采,深深地震撼了闻父闻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