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241章 戒断(2 / 2)

罂粟......名蓝呢喃,好邪气的名字。不过,由苏戾说来,很动听!

苏氏齐苏王朝崛起近四十年,正是国运亨通、万事太平的时候。

到了这一朝,龙椅上坐的是享有自开国以来最高声誉的帝王苏上。传言其出生时龙腾九霄,天降祥瑞,此后年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苏上自小聪明伶俐、出类拔萃,长大后更是气宇轩昂,俊逸非凡,承接了先帝的“乾清盛世”,未至而立,便将苏朝推上了历史的巅峰,天下一统,四海升平。

苏朝有几位十分出名的人物,首推左丞相季宁夕,季相天纵奇才,乃齐苏最年轻的状元,三年即官拜丞相,如此皇恩浩荡,此人却毫不自得,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为社稷出力,为帝王分忧,是苏上最倚重的谏臣。其次便是右丞相陈舟。说陈舟是朝堂上皇帝最忌惮的人一点没错。陈舟年纪不大,不惑之年,已然是权倾朝野。而这权相的促成,却是与这皇帝分不开来。苏上即位时年方弱冠,朝堂上不免倚重当时位高权重、意气风发的陈舟,十年过去了,陈舟在皇帝的精心规束之下,并没有惹出什么大事,皇帝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维系外臣之间的平衡。所以所谓权相,也只是相对而言,陈舟虽冠着这个名头,却始终未能达到历史上有名的权相的高度。他之所以出名,在于他虽然弄权,确也实是栋梁之才。皇帝如今的霸业与他息息相关。他将长子与次子送上战场,为皇帝平定天下立下汗马功劳,却收到马革裹尸的噩耗,一夜白头;他的三子本是宫中的禁卫军总管,在一次莫名其妙的宫廷政变中为皇帝挡了一箭而牺牲。如今只剩一幼子常伴膝下。皇帝为示安抚,将他长女陈琳封为贤妃,宠冠后宫。

在苏朝的名人里,有一位不得不提的人物,民间有“第一亲王”之称的煜亲王秦朝煜。秦氏乃苏朝外姓亲王里第一势力,秦朝煜年纪尚轻,见识却是非凡,手段更是层出不穷,与朝廷对着干由来已久。煜亲王有一胞妹,秦宣,及笄入宫,位居三夫人之贤妃。

与煜亲王并称的人物,齐苏朝中只有一人,越王苏瑟。苏瑟,乾清帝七子,字清越,人多称其为苏清越。此子甚是低调,也是民间奇谈中最具神秘气息的皇室子弟,传闻此子抚琴,琴音如仙音,引得天上飞禽,地上走兽,花木植物,争相聆听。此子吹箫,飞鸟落枝不离,彩蝶蹁跹起舞,此子鼓瑟,枯木回春,繁花绽放,无论哪一种乐器,皆是天下第一等奇观。这当然只是传说,但越王的乐艺修为炉火纯青、登峰造极可见一斑。

这诸多奇人,或造就、或点缀了轩铭朝五年来的太平盛世,旧都的往事因其美妙,新都的历史也将有他们的参与,宫戏即将上演,各位看官仔细。

这一日,用季安心前世的话来说,便是苏朝迁都后的乔迁宴。这是季安心入宫后,碰上的第三件大事。第一件大事,当属季淑妃拜谒太后皇后,这事儿,对于当时的季安心来说的确是大事,不过过了这一月细细回味,也便不觉得怎样。第二件,倒确实是大事,迁都,祭天。本来这该是皇帝的事,没想到苏上竟会带上她,不是皇后,是她。没有提前知会,出发前才叫上她,一路牵着她的手登上象征帝王最高权力的孤山之巅太虚境,帝王的心思果然难猜。难猜便不猜,这向来是季安心奉行的生活原则。

一早仔细梳妆了,在斋宫诚肃殿里静心等了一回,奉先殿里祝祷祭祀不用参加,直等着晚间祈祥宫的晚宴。软轿在前往赴宴的途中,季安心四下张望,宫中是香烟缭绕,华彩缤纷,处处灯光相映,时时细乐声喧,说不尽的太平气象,富贵风流。各地的贺礼是早早的便送了上来,宫里特地挪了一座空殿来置放,听说皇帝去看时,也不禁的欣慰。

乔迁宴之际,正值元月,双喜临门,皇帝大宴百僚,群臣同进贺岁酒,举国欢庆。

有儿童群舞,两百来名十二岁左右的儿童,锦袄宽衫,动作整齐划一,显然是训练有素,舞剑器、执锦仗、捧宝盘、跨雕箭,场面热闹壮观。

舞罢,礼部尚书拿了戏单至台下,礼仪太监接了,呈上来,跪请点戏。苏上对戏曲无甚兴致,只是看了眼单子,便递给了身边的陈琳。太后先点了一出,洛贵妃也点了一出,季安心摆一摆手,她对戏曲也兴趣缺缺。陈琳接着其他妃嫔各自点了,礼部尚书下去安排。一会儿工夫,便热闹了起来,铿镪顿挫,好大排场。

戏一出出的演来,宫中女眷们看的是津津有味,太后难得与皇帝亲近,也不由的拉着多说了几句,苏上也仔细听了,淡笑不语。

突兀的,一个声音插了进来,清凌凌的,在声势浩大的戏曲中,在莺莺燕燕的笑语中,反倒让人觉得格外清爽动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