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303章 孩子们的未来(1 / 1)

周六的晨光透过落地窗,在地板上拼出彩色的光斑。林念辰蹲在客厅的地毯上,手里拿着一张设计图,铅笔在上面涂涂改改,十岁的沈思悦趴在旁边,辫子上的蝴蝶结随着摇晃的脑袋轻轻颤动。

“哥哥,你看这里,太阳能板的角度再调十五度,就能多吸收两小时阳光了。”思悦指着图上的福利院屋顶,声音清脆得像风铃。念辰皱着眉想了想,拿起量角器比划:“可是这样会挡住旁边的向日葵,张奶奶说那些花是给孩子们治抑郁症的。”

这是他们每周的“家庭作业”——帮基金会的公益项目做优化设计。这个月的项目是给山区福利院装太阳能发电系统,兄妹俩已经对着图纸研究了三天。

“爸爸妈妈说,做事情要考虑所有人的需要。”思悦从书架上翻出一本《太阳能应用手册》,踮着脚尖够到茶几上的马克杯,里面是林悦刚给他们泡的蜂蜜水,“就像上次给留守儿童设计绘本,你非要加恐龙的故事,后来发现女孩子更喜欢兔子,最后我们加了两种角色,大家都开心了。”

念辰不好意思地挠挠头。他遗传了沈逸辰的沉稳,却也像林悦一样心软。去年基金会组织去山区小学,他看到有个小男孩总躲在角落,得知他因为父母离异自卑,回来后就把自己所有的恐龙模型都捐了,还在每个模型底下写了鼓励的画。

“对了,昨天爸爸带我们去集团总部,那个智能工厂的叔叔说,他们新研发的机器人能帮残疾人做康复训练。”思悦忽然想起什么,眼睛亮晶晶的,“我们能不能让机器人也去福利院?这样张奶奶就不用每天帮孩子们按摩了。”

念辰翻开笔记本,上面记着密密麻麻的想法:“我已经记下来了,等下要问问爸爸,机器人的成本能不能降下来,不然基金会的钱可能不够。”他顿了顿,认真地看着妹妹,“妈妈说,做公益不是只靠好心,还要算清楚账,不然帮了一时,帮不了一世。”

这是林悦和沈逸辰特意教给孩子们的道理。他们从不避讳让孩子接触商业运作,周末会带他们去集团的公益超市,看如何用市场化手段销售残疾人制作的手工艺品;也会让他们参与基金会的预算会议,明白每一分钱都要花在刀刃上。

“爸爸说他小时候,爷爷总让他学怎么打败对手。”思悦托着下巴,小大人似的叹气,“可是上次我们去参加林氏和沈氏的老员工聚会,李爷爷和王爷爷说,他们年轻的时候总吵架,现在一起在基金会做事,反而成了好朋友。”

念辰点点头,想起爷爷(沈逸辰的父亲)去年生日时说的话。那位曾经雷厉风行的商界大佬,现在总带着孩子们去公园喂鸽子,他说:“以前觉得赢了林家才是本事,现在看着你们把两家的钱合起来做善事,才明白真正的本事是让大家都过得好。”

中午吃饭的时候,林悦看着孩子们在饭桌上讨论福利院的项目,忍不住和沈逸辰交换了一个眼神。“你们觉得,太阳能板和向日葵怎么平衡?”沈逸辰故意问。

“我想在屋顶装可调节的支架,早上让太阳能板对着太阳,下午转个方向,让向日葵晒到太阳!”思悦抢着回答,手里的勺子差点掉下来。念辰补充道:“我查了资料,有一种柔性太阳能板,能铺在向日葵花田的栅栏上,既不挡光又能发电。”

林悦笑着给他们夹菜:“想法很好,但柔性太阳能板的成本比普通的高百分之三十,怎么办?”

念辰放下筷子,认真地说:“我和思悦可以去说服集团的研发部,让他们把这个当成技术攻关项目,批量生产后成本就能降下来了。就像爸爸说的,商业创新能解决公益难题。”

沈逸辰的眼眶有些湿润。他想起自己小时候,父亲只会问“这个项目能赚多少钱”,而现在,他的孩子在思考“如何用商业让世界变好”。

下午,一家人去郊外的基金会农场。孩子们跟着志愿者给果树浇水,看到有几个留守儿童在采摘草莓,念辰主动教他们用手机扫码支付,说:“这些钱会用来给你们买新书包。”思悦则拉着一个小女孩的手,教她辨认不同的植物,说:“等你们的学校建好植物园,我送你们种子。”

夕阳西下时,念辰坐在田埂上,看着远处的风车发电站,忽然对沈逸辰说:“爸爸,我以后想做新能源和公益结合的事业,让没有电的地方都用上清洁能源,还要让那里的孩子有书读。”

思悦靠在林悦怀里,轻声说:“妈妈,我想当基金会的负责人,像你一样,帮很多很多人实现梦想。”

林悦摸了摸女儿的头,看向沈逸辰。他正望着天边的晚霞,嘴角带着笑意。她知道,他们担心过的“世家传承”,早已在孩子们心里长出了新的模样——不是争夺,而是担当;不是占有,而是分享。这片土地上,正有比商业帝国更珍贵的东西,在悄然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