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301章 林悦的思考(1 / 1)

演播室的灯光温和地洒在林悦肩头,浅灰色西装套裙衬得她气质沉静,领口别着一枚珍珠胸针,是沈逸辰去年送她的结婚纪念日礼物,此刻在镜头下泛着温润的光。《商业观察》的主持人是业内资深的访谈者,手里捏着题卡,目光却带着探究——这个年仅三十七岁就执掌千亿商业帝国的女人,总能在看似温和的谈吐里,藏着撼动行业的力量。

“林总,我们聊了林沈集团的数字化转型,聊了公益基金会的十年规划,最后想问问一个私人化但很多人好奇的问题。”主持人身体微微前倾,“您出身林氏,后来又与沈氏联姻,这两家曾是滨海城最针锋相对的商业世家。外界一直好奇,您如何看待世家之间的争斗?”

现场的摄像机安静地运转着,助理在台下比了个“继续”的手势。林悦指尖轻轻摩挲着胸针,视线落在演播室窗外的梧桐树上。那棵树是她和沈逸辰第一次公开牵手时站过的地方,彼时两家正因一块地皮争得不可开交,报纸头版全是“林沈水火不容”的标题。

她忽然笑了,笑意从眼角漫开,带着释然:“其实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想先讲个小故事。”

“三年前,我们基金会资助过一个山区小学。那里有两个村子,因为祖辈的水源纠纷,两村的孩子在学校里也互不说话,甚至会偷偷弄坏对方的课本。有次暴雨冲垮了山路,两个村子的家长被困在镇上,是孩子们一起用石块搭了临时小桥,把课本和粮食从山下拉上来。”林悦的声音放轻了些,“我去看他们的时候,那个总被欺负的小男孩正把自己的馒头分给‘敌对’村的小姑娘,他说‘老师说饿肚子的时候,大家都是一家人’。”

主持人没有插话,静静听着。

“世家争斗,说到底和那两个村子的纠纷没什么不同。”林悦的目光转回来,带着一种通透的冷静,“我们争资源、争市场、争所谓的‘脸面’,就像孩子们争一块橡皮、一个座位。可资源是流动的,市场是共享的,脸面更不是靠踩碎别人得来的。”

她想起刚接手林氏时的情景。父亲病重,叔叔们忙着夺权,沈氏趁机在几个项目上施压,公司上下人心惶惶。她整夜整夜地看报表,在会议室里和元老们争执,甚至在酒桌上被沈逸辰的父亲指着鼻子说“林家丫头撑不起这片天”。那时她也觉得,争斗是唯一的出路,是保护家族的必须。

“直到有一次,我和沈逸辰因为一个新能源项目在谈判桌上僵持了三天。”林悦的嘴角泛起一丝浅笑,“那天晚上他把我堵在停车场,没谈合同,反而递给我一份他做的市场分析,说‘林悦,你看,如果我们联手,这块蛋糕能做大三倍,足够两家吃十年,何必为了眼前的碎屑打得头破血流’。”

她顿了顿,语气里多了几分郑重:“那是我第一次意识到,争斗是最笨的办法。它就像在一艘漏水的船上互相拆对方的木板,最后只会一起沉下去。林氏和沈氏斗了二十年,损耗的资金够建十所希望小学,错过的技术风口能让整个行业落后半代。可当我们放下争执,成立林沈集团,第一年的利润就超过了过去五年的总和——这不是因为我们变强了,而是因为我们不再内耗。”

台下传来低低的议论声,摄像机捕捉着她坦然的神情。

“真正的价值,从来不是从争斗里榨出来的。”林悦的声音清晰而坚定,“是林沈集团的工程师们在实验室里熬出的新能源专利,是基金会帮助的孩子们长大后回馈社会的创造力,是我们用商业的力量让更多人过上好日子的温度。这些,只有合作才能实现,只有带着对行业、对他人、对这个世界的爱,才能真正扎根生长。”

访谈结束时,夕阳正透过窗户在地面投下长长的光影。主持人握着她的手说:“林总,您的话让我想起一句话——商业的最高境界,是共赢。”林悦笑着点头,转身时看到沈逸辰的车停在楼下,他摇下车窗朝她挥手,仪表盘上放着他们两个孩子的合照。她忽然觉得,那些关于“世家争斗”的喧嚣,早已被岁月酿成了此刻的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