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300章 沈沧海的救赎(1 / 1)

深秋的清晨,薄雾还没散去。沈沧海站在监狱的大门外,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旧衣服,手里攥着一个小小的布包,里面是他全部的家当。三年前入狱时的戾气早已被磨平,只剩下满眼的茫然和一丝不易察觉的忐忑。

一辆黑色的轿车缓缓停在面前,车窗降下,露出沈逸辰平静的脸:“上车吧。”

车里的气氛有些沉默。沈沧海看着窗外飞逝的街景,滨海城的变化让他恍惚——曾经熟悉的街道盖起了高楼,路边的公交车换成了新能源车型,连空气都似乎比以前清新了许多。“哥,”他终于开口,声音沙哑,“谢谢你……”

“先去基金会报到。”沈逸辰打断他,语气听不出情绪,“那里有份整理档案的工作,不累,但需要细心。薪水不高,但够你生活。”他顿了顿,补充道,“住的地方安排在基金会的员工宿舍,离单位不远。”

沈沧海低下头,手指绞着衣角。他知道,这份平静背后,是沈逸辰无数次的奔走——为他争取减刑,为他联系工作,甚至顶住了家族里那些“不能让罪犯玷污门楣”的议论。

基金会的办公室里,林震东正在等他。老人看着眼前这个比三年前消瘦了许多的年轻人,叹了口气:“沧海,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但记住,赎罪不是靠别人原谅,是靠自己活得踏实。”他递给沈沧海一把钥匙,“档案室在三楼,里面有很多我们做公益项目的资料,你慢慢看,或许能明白,人活着除了争名夺利,还有别的意义。”

沈沧海的工作很简单:把过去十年的公益项目档案录入电脑,分类归档。起初,他总是低着头,不敢和同事说话,午休时也躲在角落里啃面包。直到有一天,他在整理一份“乡村医疗站”项目档案时,看到了一张照片——照片上,一个穿着白大褂的医生正在给山区老人看病,背景里的医疗站墙上,挂着“林沈公益基金会援建”的牌子。

“这是2019年的项目。”林晓雅端着一杯水走过来,笑着说,“那时候我刚入职,跟着林老去了现场。你看这个医疗站,虽然小,但解决了附近三个村子的看病难问题。”

沈沧海的手指轻轻拂过照片,忽然想起自己年轻时为了抢项目,曾用卑劣的手段逼垮过一家小型建筑公司,那家公司的老板,好像就是来自这样的山区。心脏像是被什么东西揪了一下,密密麻麻地疼。

从那天起,沈沧海变了。他开始主动向同事请教,录入档案时会仔细核对每一个数据,甚至会在备注里写下自己的想法——比如“这个村的水质问题可以结合新能源净水设备解决”。有一次,林震东看到他写的备注,笑着说:“你小子,脑子还是好使的。下周有个下乡调研的项目,你跟着去看看吧。”

调研的村子在太行山深处。当沈沧海看到基金会援建的太阳能路灯照亮了崎岖的山路,看到村民们用着他们捐赠的光伏发电设备时,眼眶忽然湿了。晚上住在村委会,他翻来覆去睡不着,起身给沈逸辰发了条信息:“哥,我想申请加入新能源公益项目组,哪怕只是搬设备、扛材料,我也愿意。”

第二天一早,他收到了回复,只有简单的三个字:“我等你。”

下山的时候,沈沧海走在队伍最后,看着前面林震东蹒跚却坚定的背影,忽然明白了“救赎”两个字的真正含义——不是抹去过去的污点,而是用往后的每一步,走出一条配得上“原谅”的路。远处的山头上,太阳能板在阳光下闪着光,像无数双眼睛,温柔地注视着这个正在重新开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