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人工智能大会的展厅里,林沈集团的展台前围得水泄不通。工作人员正在演示“智能电网自愈系统”的模拟动画:当虚拟城市的某片区域突然断电,系统在0.3秒内就自动定位故障点,同时启动备用线路,整个过程流畅得让围观者忍不住发出惊叹。
“林总,好久不见。”一个低沉的男声自身后传来,林悦回头,看到环球控股的首席执行官艾伦正举着香槟,脸上带着标志性的微笑。这位金发碧眼的商界大佬曾是林沈集团最忌惮的对手,如今却成了最紧密的合作伙伴。
“艾伦先生,您来得正好。”林悦侧身让出位置,“我们的自愈系统刚通过测试,环球在欧洲的智能城市项目,或许可以试试深度合作。”
艾伦看着屏幕上的动画,深邃的蓝眼睛里闪过一丝赞赏:“去年我们合作的新能源汽车电池项目,已经让欧洲市场的份额提升了12%。如果这个系统能接入我们的城市管理平台——”他顿了顿,伸出手,“我觉得可以成立一个联合研发中心,就设在滨海城和柏林两地。”
沈逸辰适时走过来,与艾伦握了握手:“我们正有此意。环球在欧洲的渠道和技术储备,加上林沈在人工智能算法上的优势,完全可以打造一个跨洲的创新生态。”他示意工作人员拿来一份文件,“这是我们初步拟定的合作框架,除了智能电网,还包括新能源储能、自动驾驶数据共享两个领域。”
艾伦接过文件,快速翻阅着,忽然指着其中一条笑了:“你们居然愿意开放核心算法的部分代码?这可不像林沈以前的风格。”
“合作不是零和博弈。”林悦坦然回应,“我们希望看到的是整个行业的进步。就像去年我们共享的电池热管理技术,看似让竞争对手得了便利,但也推动了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扩张——最终受益的,是所有参与者。”
三天后,林沈集团与环球控股的合作签约仪式在滨海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当林悦和艾伦在合作协议上签下名字时,台下响起雷鸣般的掌声。沈逸辰在致辞时,特意提到了合作的细节:“我们将与环球共同投资50亿欧元,在德国建设欧洲最大的固态电池生产基地,其中70%的核心设备将由林沈自主研发——这不是简单的技术输出,而是真正的优势互补。”
签约结束后,艾伦邀请林悦和沈逸辰参加晚宴。席间,他透露了一个秘密:“其实去年你们推出可拆卸电池包时,我就知道环球必须选择合作。”他喝了口红酒,语气诚恳,“你们的创新速度太快了,如果再做对手,我们只会被远远甩开。”
沈逸辰笑了:“与其互相消耗,不如一起把蛋糕做大。比如接下来的自动驾驶项目,我们可以共享路况数据,但保留各自的算法模型——既避免重复建设,又能保持良性竞争。”
晚宴结束时,艾伦握着林悦的手说:“下个月我会带环球的技术团队来滨海城,希望能亲眼看看你们那个‘创新长廊’。听说那里不仅有成功案例,还有失败的实验记录?”
“当然。”林悦点头,“我们认为,失败的经验比成功的光环更有价值。”她看着窗外璀璨的夜景,忽然想起沈逸辰常说的一句话:真正的强者,从不害怕分享——因为他们知道,创新的脚步永远不会停在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