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末的滨海城已透着燥热,林沈集团总部顶层会议室里,中央空调的冷风却压不住满室的热烈。林悦将一份厚厚的文件推到长桌中央,指尖在“研发基金管理章程”几个烫金大字上轻轻点了点:“从今天起,‘星火计划’正式启动。集团每年划出净利润的15%作为专项研发基金,不限领域、不设门槛,只要能拿出切实可行的创新方案,哪怕是刚入职的实习生,也能申请最高五百万的启动资金。”
沈逸辰坐在她身侧,指尖敲了敲笔记本电脑的触控板,身后的投影幕布上瞬间跳出一组数据:“过去三年,我们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投入回报率是行业平均水平的1.8倍,但这还不够。”他抬眼看向在座的高管,目光锐利如鹰,“下个月开始,所有部门总监的KpI里,‘创新孵化率’要占30%——不是看你们签下多少单子,而是看你们部门能冒出多少个‘异想天开’的点子。”
会议室里先是短暂的寂静,随即爆发出低低的议论声。研发部总监张工推了推眼镜,声音里带着难掩的激动:“林总,沈总,那我们正在攻关的‘城市能源智能调度系统’,是不是可以申请追加预算?”
“只要方案通过评审,钱不是问题。”林悦笑了笑,视线扫过众人,“我知道有人担心风险——创新本来就是试错的过程。星火计划里有一条:只要是经过正规流程审批的项目,就算失败,负责人也不会被追责。”
这话像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瞬间激起千层浪。市场部的年轻经理小李猛地站起来:“我有个想法!现在新能源汽车的续航焦虑还是痛点,我们能不能联合电池厂商,开发可拆卸式电池包,配合AI预测用户行程,提前在沿途站点备好满电电池?”
“具体的技术可行性需要论证,但这个思路值得鼓励。”沈逸辰立刻在笔记本上记下,“散会后你把初步构想整理成文档,直接发给我。”
会议结束后,林悦和沈逸辰沿着办公楼的回廊慢慢走。落地窗外,阳光将滨海城的天际线镀上金边,林沈集团的logo在玻璃幕墙上闪着光。“还记得三年前我们刚合并公司时,研发部连个像样的实验室都没有吗?”林悦忽然开口,语气里带着感慨。
沈逸辰握住她的手,指腹摩挲着她无名指上的婚戒:“那时候张工为了抢一个AI算法专家,在人家公司楼下等了三天三夜。现在不一样了,我们有底气说,只要是人才,林沈集团就能给他们最好的平台。”
话音刚落,沈逸辰的手机响了,是研发中心的紧急来电。他接起电话,听了几句后,眉头渐渐舒展,挂了电话便忍不住扬眉:“张工他们的‘智能电网自愈系统’刚才通过了国家级测试——比原定计划提前了四个月,一旦投入使用,能让城市停电故障的修复时间缩短80%。”
林悦眼睛亮了起来:“这才是星火计划该有的样子。对了,下周的全球人工智能大会,我们把这个成果放出去,肯定能吸引不少关注。”她顿了顿,脚步停在回廊尽头的玻璃墙前,“我想在总部大楼里建一个‘创新长廊’,把所有成功的项目原型、失败的实验数据都展示出来——让所有人都知道,林沈集团不怕失败,只怕停止思考。”
沈逸辰从背后轻轻环住她:“就这么办。等新能源事业部的固态电池样品出来,我们第一个放进长廊。”远处的天际线渐渐染上暮色,而林沈集团的灯火却一盏盏亮起,像无数点星火,正等着燎原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