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140章(2 / 2)

李缺眯了眯眼睛,“那这么说来,林大人是承认这件事都是你一个人的过失了?”

林昭虽然承认是他一个人的建议,但并不认同李缺所说开闸放水是为了下游的水产。

他十分强硬的说道:“李尚书的耳朵怕是有些聋了,我刚才已经说过了,开闸放水的建议是我提的,但目的是为了保住香江堤坝,不让它决堤。”

“若是皇上不相信的话,大可以派人去细查,臣自己做的事,敢做敢当,自认问心无愧。”

“你!事到临头,你还在狡辩。”李缺怒道。

皇帝眉头微皱,两个人各执一词,虽然他对李尚书这个人并无好感,但这些年他在工部尚书的位子上做的还算不错。

只不过他是太后的人,皇帝一直想找机会将他换下来,苦于此人行事谨慎,根本抓不到他的把柄。

这次他有心帮林昭,可却又苦于没有证据。李尚书那边人证物证都有,他想帮都没法帮。

虽然林昭是无心之过,但这次香江决堤造成了大量损失,他肯定是要做些处罚的。

只是私心里他也希望有人能够找到证据推翻李缺的证词,所以他暂时压下了这件事,说是等决堤后的百姓安顿好之后再行处置。

这也相当于给想为林昭求情的人一些时间,这段时间可以去调查取证,如果能够搜集到足够的证据能够一举将李缺从工部尚书到位置上拉下来就更好了。

其实即便按照李尚书所说的罪名取处置,林昭也受不了多大的惩罚。毕竟按照李尚书的说辞,林昭也算是无心之失,最多罚俸一年官降一级罢了。

然而皇帝却没有对他进行处罚,而是临时收押了起来。

对于皇帝来说,林昭亦是一个饵。毕竟他出身于清平镇,若是他的人回去重新找证据是最容易的。

只要找到了证据,他就有理由将李缺从工部尚书的位子上换下来。

李缺是太后娘家人,也是她在前朝得力的助手。若是李缺被拉下马,那相当于断了太后一根臂膀。

……

姜子延回到家后听说林昭进宫了,左等右等一直到天黑,都没等到他回来。

他心急如焚,第二天得到他被关押的消息。

姜子延坐不住了,特地去找了姜远一趟,让他带他进宫去见皇帝。

当时在赛诗会上皇帝就说过,如果以后有需要,可以进宫来找他。

虽然他说的这个需要是指做生意上的需要。可现在姜子延也没有办法了,他觉得以他对黄烨的印象,他应该不是一个滥杀无辜之人。

他这次进宫就是想问明白林昭是因何事被关押进了大牢。

他在家里打听了许多消息,想知道林昭为什么会被关进牢里。可关于这个的理由众说纷纭,有说他御前失仪的,还有说他贪污受贿的,这些姜子延一个都不信。所以他才着急进宫面见皇上。

因着上次赛诗会的事情,皇帝对姜子延印象极好,听到是他来求见,便让人带他进来了。

本来皇帝将林昭关起来就是另有打算,经过这段时间,他也知道姜子延和他关系非比一般。

所以此时姜子延过来向他询问个中实情时皇帝跟他说了实话,这其中也不乏想借姜子延的手查出一些关于李缺贪赃枉法的证据。

听完了皇帝的解释,姜子延觉得就很离谱,他又说了一遍当时开闸放水的缘由,皇帝却道:“你说的这些,朕也愿意相信。可你们并没有证据啊!”

姜子延道:“我就是证人啊,我说的就是证词。我不能作证吗?”

“以你们两个的关系,怕是不能作数。”

姜子延皱着眉,问道:“那皇上的意思是,只要我能够找到新的证据,证明林昭说的是实情,他就没事了,对吗?”

皇帝点点头,“是这样。”

从皇宫出来,姜子延就去找了姜远。他想快马加鞭去凛州,清平县如今应该受灾严重,但他相信,当时知道实情的人肯定还有。

可他不会骑马,坐马车过去需要的时间太久了,所以他只好来求助姜远。

姜远是骁骑营的人,总能派个人骑马带他一起去凛州。

儿子头一回过来求他,姜远又高兴又欣慰,可以听说他要去受灾严重的清平镇,心里不由得又担心起来。

可到底还是为他安排了人,都是擅长骑射的,专门用来保护他的安全。

就在姜子延一切准备就绪要出发的时候,荣王府突然派人传来消息,说他们已经查到了证据,不用再跑一趟凛州了。

只消在家乖乖等着,林昭很快就能回来。

姜子延看到荣王府过来报信儿的人走了之后,他还有些愣神,想不明白为何荣王府的人会帮他们。

难道说他们家阿昭和荣王府有交情?

姜子延将信将疑,但那到底是荣王府,派来传信的人还是荣王府的大管家,应当不是开玩笑的。

作者有话要说:

老王爷要护崽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