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128章 (捉虫) (1)(2 / 2)

如此一来这几十间民房倒是卖出去了一些。不过其中几间所在的地段姜子延是不打算卖的,这些民房他只打算出租,而且是作为商铺出租。

他看过了,那个地段如果全部出租城商铺的话,可以在未来打造成商铺一条街,对于带动城西的经济作用是十分巨大的。

再加上造纸坊每日养活着这么多人,相信要不了多久,城西老百姓们的生活就能改善很多。

除了这边,朱秉良那边所需的素笺纸和花笺纸的供应量是越来越大了。

江南一带这两种纸的反响尤为的强烈,一时之间成为了潮流。现下在江南读书人之中都以能用上花笺纸为荣。

姜子延只能让造纸坊加大生产量,每次优先往江南供应。

…………

乡试在烈日骄阳一天天的热晒中一天天结束,林昭他们终于考完了,接下来就是等着放榜了。

直接放榜大概要半个月左右的时间,半个月后刚好书院开学。

如果他们三人都考中了,剩下的时间就不用到书院学习了。不过这些都看个人选择,如果觉得不需要在书院的话,可以在家里复习,不过大多数人还是选择在书院多学习半年。

这乡试放榜是有官差专门报喜的,所以也不用操心去看榜。

乡试过后没几天,陈勉和杨肃便回了书院。而林昭没去,他打算这剩下的半年时间跟着岑夫子学习。

在书院学习一年半,基础知识已经学的很扎实了,他现在已经不适合呆在书院了,岑夫子教的对他更有用一些。

半个月一眨眼便过。

昨天一大早外头就敲锣打鼓的十分热闹,姜子延早起后听了听声,感觉这声音越来越近了。

外头有几个半大孩子抢先一步跑到了姜家门口喊到:“中了中了!林秀才,府衙差人来报喜了!”

这些半大的孩子抢先报个喜,主人家一般都会赏些吃的或者几个银钱让他们沾沾喜气儿,就算再怎么抠也不会在这方面省钱。

姜子延一听,是说林昭考中了,赶紧让孙妈妈进屋,给这几个孩子拿了些铜板过来,让他们沾沾喜气儿。

这么大的声响,周围的邻居们也都听到了。

啥?!

巷子里那个林秀才考中了?

“天呐,这可真是不得了,这以后林秀才可就是举人老爷啦!”

“这林家可真是有福气,听说以前也是一穷二白的,现在竟然出了个举人老爷,这是祖坟上冒青烟了呀!”

“回头逢年过节,我可得跟我们家那口子说说,让他去老爷子坟前多上两柱香,保佑保佑我儿子将来也能考个举人回来。”

……

报喜的官差走的慢,一路吹吹打打,这会儿才到姜家大门口。

能在府城的衙门里当差的那大小都是一个官,平日里出门都是冷着个脸横着走的,这次来却是脸上都挂满了笑容。

锣鼓声停了下来,官差说道:“凛州清平镇清平村人士林昭,恭喜您在这次秋闱中斩获头筹,取得了本次乡试的第一名。恭喜恭喜,林解元。”

此时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一听,这林秀才不仅考中了举人老爷,还是个解元。

于是心里纷纷感叹道:天呐,什么时候他们家祖坟上也能冒些青烟!

不说曾经关系如何,现在他们的眼里都是羡慕。

姜子延听到这个消息高兴坏了,第一名,那可是解元啊,竟然让林昭给考到了,太厉害了!

喜钱是早早就备好的,不用姜子延说,魏管事已经十分有眼力见的将包好的喜钱袋子送到了官差的手上。

官差们最爱干的就是报喜的活,尤其是这种住在府城里的,离得近不用多跑,还能有银钱拿。

得了银钱,在手里掂了掂,发觉分量不小,官差们脸上的笑容更加真诚了。

林昭在一旁从喜差手里接过报喜的信单,上面写着大魏二十五年秋,凛州甲等秀才的单,地址便是葫芦巷这个地址,名字是甲等第一解元。

给过了喜钱,姜子延拱了拱手道:“两位辛苦了,进屋喝杯热茶歇会吧!”

两位官差摆摆手说道:“不了不了,我们还得赶去给下一家报喜。”

林昭看他们两人要走,便问道:“不知

喜差想了想,说道:“清平县的我们不太清楚,不过这杨家村确实有一个杨老爷考中了。”

他这么一说林昭便知道了,杨家村这几年就只有杨大哥一位秀才,想必这次考中的便是他了。

本来他们三人中,他就不担心杨肃。杨肃一直以来都十分用功,早上读书比他起的还早,每日里的读书笔记也做的十分详实。

倒是他那位陈二哥,之前在学院读书的时候他的基本功就学的不扎实,第二年倒是认认真真踏实的学了一年,也不知道这次能不能考中。

从府城到清平县有些距离,喜差去报喜还得自己租骡车前去。

不过他们一点都不心疼这个钱,毕竟他们是去报喜的,到时候得到赏钱要比这个多多了。

陈家是在两天后得到的喜讯,喜差敲锣打鼓过来的时候整个陈家的人都出来了。

陈勉的祖父陈老爷子听说自个的孙子中举了,本来躺在床上的,忽然惊坐起来,腿脚都利索不少。平时放在身边的拐都不拄了,欢欢喜喜的起身去大门口迎喜差。

陈家毕竟祖上三代都是开医馆的,自家还有一个很大的药材铺,一代一代累积的家底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喜差拿到的喜钱比姜子延给那两位喜差的还多不少,脸上都快笑出了褶子。

虽然跑的远了些,但得的银钱多呀,这一趟来的值。

喜差走后陈家沸腾了,他们家家底儿丰厚自是不用多说。有这么多钱,但依然没供出来一个有出息的读书人。

陈勉的祖父有两个儿子,大儿子跟他学了一,小儿子也就是陈勉的父亲被他送去读了书,可却连个秀才都没考上,就留在家里管理药材铺了。

后来陈勉出生,陈老爷子就把读书这个重担放到了这个孙儿身上。

不过还别说,他这个孙儿可比两个儿子争气多了,不但考上了秀才不说,还中了举人!

陈老爷子当天就开了祠堂拜祭了祖上的灵位,连连说道:“祖上保佑,祖上保佑啊!”

陈家得了消息后赶紧派人将此事告知了还在书院里的陈勉,还让人去了姜家,特地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林昭。

得知他们同宿舍的三个人全都考中了之后,他十分高兴。

读书一道有多不容易只有读书人自己知道。十年寒窗苦读换来的就是这一刻的欣喜。

即便后面的会试落榜,如今有着举人的名头也能谋个好的职位,有个好前途。

接下来的几个月时间,林昭他们三个都在为后面的会试做准备。

会试在二月举行,因为是在春天,所以又叫春闱。

春闱考试的地点不是在各地方州府了,而是在京城。到时候全国各地的学子们都要赶赴京城参加科考。

凛州地处西南,距离京城路途遥远,一来一回怕是要两个多月。所以最迟过完年就得出发前去京城。

林昭每天努力读书做题,为科考做准备。而姜子延也没有闲着。

他考虑过了,以林昭的成绩,会试如果正常发挥的话,肯定是没问题的。

京城是原主姜瑜的家,他这么久没回去,不知道如今是个什么情况。

以前他什么都没有,担心京城那边的人还没放过他,回去不安全。

然而现在他已经有足够的银两傍身,还发展了这么大的产业,只靠自己也能够在京城立足了。

林昭如果去京城了,他打算也过去,把家都搬过去,在京城那边接着发展他的事业。

凛州到底是偏了一些,交通道路什么的都不太发达。不像京城四通八达,有陆路还有水运。他现在已经有了足够的本钱,如果将京城作为据点,发展的应该会比凛州要好。

不过这也是有风险的,京城那地方寸土寸金,造纸坊开到那里不划算,如果要谋发展,只能从别的地方入手。

不过这个姜子延并不担心,等到了京城,先买一处院子。他有足够的本钱,完全可以等去了之后实地考察一番再做决定。

至于侯府,他暂时不打算回去。等他回了京城,如果遇见了侯府的人就再说。

既然有了打算,趁着接下来这几个月的时间,姜子延要把这里的事情全都安排妥当。

清平镇上的铺子他准备转让出去,造纸坊也打算转让了。毕竟这个镇上的造纸坊很小,而且又只能生产麻纸,基本上没有什么值得留下的。

还有之前镇上买的那几亩地,大家都打算卖出去,全都换成钱。

至于清平县里的酒楼和奶茶店他不打算卖掉,酒楼里的菜都是他亲自甄选的配方,还有奶茶店的配方都是机密,不好让别人知道。

况且酒楼的厨子还有奶茶店的几个小姑娘都是他亲自培养出来的,虽然相比于府城的造纸坊来说收益是差了不少,但这些东西都有很重要的配方,不能让外人知道。

至于府城的造纸坊,等他离开凛州之后得交给几个靠谱的人共同打理,每年往京城给他汇报账本收益就可以了。

姜子延将自己的打算告诉林昭,林昭十分高兴。他本来还担忧这次进京赶考姜子延会不会让他一个人去,那等以后如果他留在京城了,他是不是还会待在凛州?

如今他的担忧全都没了,他竟然要陪他一起去京城,选择到京城重新发展事业,林昭嘴上不说,心里却十分感动。

日子一天天过去,很快便到了十二月。

姜子延回了清平镇一趟,他本意是想跟赵员外商谈一下问他愿不愿意接手境东超市的。

可没想到青山先一步开了口,他想把这个铺子盘下来,但是现在钱不太够,问他能不能赊账?

姜子延没想到青山竟有这个想法,既然他想要继续经营这个铺子,姜子延一时半会也不差他这点钱,便同意了。

还有镇上的造纸坊,这个小小的造纸坊所造的纸一向都是在这个超市铺子里售卖的,算是产业一体。所以青山想要把造纸坊也争取下来。

造纸坊虽然成本不小,他想要盘下来,得花不少钱。但这个造纸坊主要都是老兵们在经营,当初姜子延让他们每个人都入了股,所以如果青山想要接下来,只需要付姜子延那部分就可以了。

至于那几亩地姜子延倒是想把它们全都卖了,然而等他去了庄子上一趟之后,就改变了主意。

刘富田作为庄子上的管事,这两年一直都兢兢业业,很是尽职尽责。

他太喜欢这个东家了,为人大方又好说话,别的庄子上的佃户们都非常羡慕他们。

可如今东家说要把田卖了,那就相当于他们要换一个新东家了。到时候说不定又要回到以前的日子。

庄子上的佃户们得知了这个消息之后,纷纷出来挽留姜子延,希望他不要把田卖出去,能一直当他们的东家,然后田里的活他们会更加仔细的去做。

姜子延心软,而且想到如果把田卖出去了,那以后县城奶茶店用来做奶茶的炒茶原料就得去购买了。不如这种直接自供的便宜,而且方便。

经过考虑之后,最后超市铺子转给了青山,算是半卖半送,青山拿出了毕生的积蓄,还借了亲戚朋友不少银子,勉强凑了一部分出来。

不过姜子延没着急要,只是跟他说,让他年底的时候把钱算在账上,到时候一并交给县城宴江南的徐掌柜就行。

交接完这些事情之后他便开始安排家里的事情。

然后他们肯定就要启程去京城了,如今,葫芦巷的房子肯定是要卖掉的。家里的仆人,除了孙妈妈他们几个签了活契的,都是要跟他一起走的。

姜子延考虑了一下,韩愚和韩孝兄弟两个,一个是造纸坊的管事,一个跟在他身边做事,人家毕竟是亲兄弟,带走一个留一个不太好。

而造纸坊那边又不能缺人,姜子延干脆把韩愚也安排了过去。毕竟造纸坊规模扩大了不少,一个管事肯定忙不过来。

至于魏南,姜子延特地征求了他的意见,如果他不愿意跟着他去京城,他就将他的卖身契还给他,从此便是一个自由身。

出乎意料的,魏南选择跟他一起去京城。他言说自己年纪大了又无儿无女,除了姜府没有别的去路,干脆就留在他这里养老了。

至于岑夫子那边,这可是一位当是大儒,姜子延特地去问了一下他的意见。

岑夫子的希望都寄托在林昭身上,如果林昭去了京城,他自然也是要去的。

而且在他看来,这次的科举考试林昭肯定是没问题的。借此机会,他也想让曾经的旧人知道一声,他岑言回来了。

于是年后过完七,初八姜子延他们一行人就启程去了京城。

这次他租了两辆马车,两辆骡车。

马车是用来坐人的,家里本来就有一辆马车,加起来一共三辆。

他和林昭以及林星一个马车,岑夫子还有韩毓秀母子俩一个马车,张虬,冯轲还有长临长画一个马车。

冯轲早就想去京城了,待在姜子延身边两年多,如今终于熬到了去京城的时候。

张虬一得到他要去京城的消息就说也要跟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