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107章 (1)(1 / 2)

如今进入十月,距离施茂才与林昭斗诗的日子越来越近了。姜子延研究竹纸技术也已经花了大概一个月的时间,依旧没能解决前面遇到的那个问题。

十月的第五日,一大早就有人敲门,姜子延还没来得及吃完早饭,忙起身去看。

来人是城西造纸坊的老兵,叫鱼六,一见到姜子延他就兴奋的道:“郎君,咱们上次做的几批纸中有一批成功了,已经过去半个月了纸张依然很好,没什么问题。”

“真的?”姜子延乍一听到这个好消息,没吃完的早饭也不吃了,换个衣服就带着冯轲随鱼六出了门。

如今已是深秋,天气寒凉,尤其是早晚,跟白天的温差很大,姜子延约莫今天回来会晚些,特地拿了件斗篷。

好在林昭之前回来时厚衣服都带上了,还有冬衣,姜子延都让给他装上了,这次过去,林昭大概要等到书院放年假才会回来了。

这边孙妈妈就去厨房端个菜的功夫,出来就见家里的郎君匆匆忙忙出门门了,叹了口气,桌上还有许多菜呢,她只好拿去热了热,等其他人起床了再吃。

正巧这时候韩毓秀出来了,平时西院那边的厨房是不开火的,孙妈妈做饭的时候会把他们的饭菜都做上,这样能省不少食材。等天冷了,饭菜凉的快,那时候再用小厨房刚好。

韩毓秀出来是来找姜子延的,天气凉了,她想着给大家做些冬衣,平时也帮不上什么忙,这个时候想尽尽心,做几件喜庆的袄子,等过年的时候有新衣穿。

只是她不知道他的身量,想趁此量一量衣袖和肩宽之类的尺寸。她知道姜子延最近这段时间比较忙,所以特地趁早上他还没出门时过来的。

结果到了正屋和灶房都没找到人,看到孙妈妈刚才往回端菜,便问道:“孙妈妈,你可知道当家的郎君去哪里了?”

孙妈妈放下手中的碗筷,“饭还没吃完就被叫走了,八成是城西造纸坊的人,我看他们急匆匆的,可能是有急事。”

“原来是这样,那等郎君晚上回来你告诉我一声,我再过来。”

“哎晓得了韩娘子。”

往常这个时候韩毓秀她们还没有起来,孙妈妈还没给其他人做饭。主要是姜子延最近起的太早了,她先紧着姜子延的饭做的,只够一两个人吃的,其他剩下的人多,孙妈妈会再做一次饭,够剩下的人吃。

这边姜子延跟着鱼六去了造纸坊,一路上让王大桥驾着马车送他们来的。时间还早,路上行人比较少,路边的摊贩也还没出摊,马车跑的比往常要快很多,姜子延有几分急切。

一到地方姜子延就快速跳下了马车,疾步去了院内。

造纸坊的那几个人看到姜子延过来,十分高兴,边说边和姜子延一起朝放置那批竹纸的地方走去,“郎君,这批纸比其他批的都要好,您看看,我们也不知道是哪里的步骤导致的。”

姜子延到了放置纸张的地方,张虬早就在里面等着了,看到姜子延过来,他道:“延弟,这批纸摸起来跟以往咱们造的纸很不一样,感觉更顺滑了。”

姜子延没答话,而是看向他所说的那批纸。这个房间的角落同一个地方放了同期的三批纸,中间这一批最为明显,纸质厚实光滑,不易受潮发霉,与旁边的对比起来,十分不同。

他看了一下当时做的批号,回想了下这一批改进的地方,忽然明白了什么。

“我知道了!”

“知道什么?”张虬依然一头雾水。

“我知道是哪里的问题了。”

“嘿,我就说你脑袋瓜子聪明!这一下子就想到问题在哪了!”

既然问题找到了,张虬也很高兴,不枉他们加班加点辛苦的这段日子。

既然知道了关键问题,那解决起来就简单多了。

姜子延把张虬叫到了一个人少的地方,问道:“张大哥,咱们现在造纸坊一共有几条线在生产?”

“八条吧,怎么了?”

“你跟大家说一声,今天这一批做完,明天开始,全部开始生产竹纸。具体的流程我会一组一组的教,让他们都过来学习。”

“好!”

技术已经改进成功,那么现在的问题就是投入使用。这些其实对于已经造纸熟练的工人们来说不难,但是在中间几个环节的地方不太好把控,而且这是核心技术,不能让不信任的人负责。

张虬对于老兵们最为了解,姜子延跟他商量了之后,由他开来安排关键环节的人手。

除此之外,还要大量收购毛竹,不论嫩竹还是老竹全部都要。凛州附近山林多,盛产竹子,这东西就算栽种,在这个环境下也容易生长。

最后姜子延交代道:“先生产一批出来拿给我看看。韩愚,你负责做这里的监工,到时候随时联系我。有事拿不定就去请教张虬张大哥,记住了吗?”

韩愚老实本分,闻言道:“是,郎君。”

韩愚从被他买回来就被派到造纸坊来了,他本来以为自己是来做苦力的,可没想到却是来做管事的。虽然郎君说让他来做监工,他不太懂监工是什么意思,可在他看来这差事就是管事做的。

韩愚很高兴,他和哥哥韩孝虽然是青壮年,不愁找不到东家把他们买回去。可之前基本干的都是体力活,要不就是跑腿看门的小厮。

上一任东家出事后他们又被卖到了牙行,没成想这次被买回去竟然是去当了管事。不过他知道,在这里他不是最大的管事的,里面有个叫张虬的长的高大魁梧,很多人都听他的,郎君也交待他有什么事拿不了主意的可以去问他。

张虬在造纸坊虽然不怎么管事,可从来没人敢惹他,相反,他的话还很管用。只是他向来自由潇洒惯了,不想管这一大摊子事。论武力,没几个人能打得过他,可让他整理账务,负责造纸坊大小事情,他干不了,也嫌麻烦。所以姜子延把韩愚给派过来了。

造纸坊的事情多,韩愚负责管事,周幸做账房,分管财务,如果有不服管教试图闹事的,那就去找张虬,这是姜子延交代给韩愚的。

很快第一批试验成功的竹纸成品出来了。姜子延拿了一沓回去。

第二天一早让大桥同志赶着马车送他出门,而冯轲依旧跟着他,保护他的人身安全。

姜子延盘算了一下,先去了城东最有名的纸商铺子。

这家铺子非常大,主要卖笔墨纸砚。能开在城东的商铺,不是有钱就是有权。而这年头有权还敢明目张胆才这么大铺子的并不多见,除非是哪家官员的亲戚家开的。

姜子延不认识这家铺子背后的老板,他准备先去探探情况。

铺子叫纸墨斋,虽说是卖笔墨纸砚,但以纸和墨最好。

姜子延是挑了个午饭过后的时间去的,这个时间铺子里的人应该不多。

进门后姜子延环顾了一下四周的装潢,这间铺子装修的很有特点,像以前姜子延见过的那种套间,笔墨纸砚分别放在四个套间里,每个套间都有一个拱形垂花门,前后各有一个,从卖墨的一个门出来能到另一个卖笔的房间去,十分方便。

垂花门上雕刻的有四种花瓣,象征着四个季节。而最顶上的花瓣旁边还刻着一句优雅的诗句,端的是书香四溢。更不用说房间大厅的装饰了,随便哪一处所用的东西都十分名贵且别出心裁。

姜子延正看着大厅里墙上的一幅出水芙蓉图,铺子里的小厮迎了上来,十分客气道:“请问这位客官需要些什么?”

“我有事找你们掌柜的商量,麻烦通通禀一声。”姜子延说完从腰间取出一颗碎银塞了过去。

见到银子的小厮不动声色的收下,十分懂事的道:“郎君稍等片刻,小人这就去通禀。”

“诶等等,把这个拿给你们掌柜的,就说我有个生意想跟他合作。”姜子延从袖间拿出一张卷好的竹纸递了过去。

小厮接下竹纸,以为是什么画作,也没有在意,而且朝后堂走去。

后堂里冯掌柜刚午睡完醒来,神情还有几分倦怠,见小厮进来,他不是很高兴,想要翻个身醒醒盹都不行了。

他起身道:“这个时候你不在前面守着,过来我这有事?”

“掌柜的,外面有个郎君要跟您谈生意合作,这是他让我转交给您的,说您看了就会明白。”

冯掌柜不耐烦的接过那张纸,他有些起床气,这会儿心里正烦闷,待摸到那张纸时忽然惊住了,这纸触感软滑,他一摸就知道是上乘纸。

他道:“那人还在不在?”

“还在外面等着。”小厮不是很理解,只是一张纸而已,他刚才偷偷看了一下,并不是什么名贵的画,上面也没写什么东西,为何掌柜的如此惊讶?

“快,带我过去见见。”冯掌柜起身想出去,想到自己还没换衣服,又道,“算了,你把他直接带过来吧,刚好我换下衣服。”

不一会儿小厮回来了,说道:“郎君这边请。”

姜子延跟着小厮进了后院,到门口时小厮敲了敲门,悉悉索索的穿好衣服,屋子里传来一个声音,“进来。”

小厮推开门,说道:“郎君请。”

姜子延进去之后小厮把门关上又去前头招揽生意了。

冯掌柜看着面前人如此年轻,心里揣摩着他背后的人是谁,有何意图。毕竟生意场上见多了,难免会有一些职业病。

“这张纸是你送过来的?”

“是。冯掌柜,在下姓姜,我这人也不会拐弯抹角,咱们就有什么说什么吧。”

冯掌柜点点头,倒是对这种爽利的性子有几分欣赏。

“这是我们造纸坊新造出来的纸,就是刚才给您看的这种。我们带着人钻研试验了许久终于改进出了造纸技术。用这种技术造出来的纸,比市面上的纸纸面光滑,也更厚实,洇墨现象也减轻很多。最重要的是,这种纸经久耐用,防潮效果好,不容易霉腐。”

其实姜子延还想跟他说这种纸密度大,纸上写的字比较容易晾干,好存放,可怕对方听不懂,只好换种说法解释。

冯掌柜摸着那张纸的手感,以他多年做这纸墨斋的经验来看,这纸跟他们店里最贵的文轩纸有一拼。

“我刚才看了你拿来的这种纸,你能告诉我,它是用什么原料做的吗?”

“主要材料是竹子。”还加入了一部分枯树皮,不过姜子延不会说的那么全乎。

“竹子?”冯掌柜更惊讶了,要知道他这店里卖的最贵的文轩纸可是用了名贵的花瑶花。花瑶花珍贵且培育不易,制作文轩纸又需要大量的花瑶花,所以文轩纸才比较名贵。

现在他居然听到有人用低贱的竹子造出了效果如此相似的纸来,他怎能不震惊!

“你这纸当真是用竹子造的?”

“当真。我在城西开了一家造纸坊,若是不信,等冯掌柜有空了可以随我前去看看。”

“你开的?”

“是的,就是城西那家姜记造纸坊。”

冯掌柜本以为对方是哪家纸商派来谈合作的,却没想到这位面冠如玉的郎君就是造纸坊老板。

“怎么样,冯掌柜有没有兴趣跟我合作?”

冯掌柜思索了一下,说道:“约个时间吧,带我去你的造纸坊看看。”

听见这话姜子延就知道对方有兴趣,他也不急,光看见成品就决定合作是生意人的大忌,除非是有熟人中间牵线。像他们这种彼此都很陌生的人谈合作,要求看厂子看作坊看生产车间才是正常的流程。

他的造纸坊虽然规模不大,可只要找到销路,拿到定金,他就可以扩大规模生产。

“那后天上午辰时三刻,我让人过来接冯掌柜过去。冯掌柜意下如何?”

“可以。”

谈妥了时间之后姜子延便离开了纸墨斋,他并没有回家,而是按照原定的计划前往了下一个商家铺子。

同样的说辞,同样的理由,他一下午逛了城东四家有名的纸墨铺子。毕竟不能把希望全都放在冯掌柜这一家身上。

万一冯掌柜这里临时出了什么意外,合作谈不成,他也得有下家的目标才行。而且买卖东西都知道要货比三家,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否则会被吃的死死的,那就太被动了。

上午姜子延去了四家,有三家都同意来造纸坊看看。那家直接拒绝的铺子是城东第二有名的纸商铺子,叫博纸轩。

博纸轩里面各种各样的纸都有,给他们供货的是府城里有一家很大的造纸商,而且他们铺子只卖纸,生意很好,压根瞧不上姜子延这种造纸小作坊。

姜子延这批纸主要就是往城东卖的,城西的人们大多贫困,买不起贵纸,平时最低贱的纸对他们来说价格都是贵的。

之前用麻料做的麻纸在城西这边的纸墨铺子都没几家愿意收的,更别提竹纸了,这价格在城西基本都卖不出去。

好在城东这一趟没白跑,最起码有三家大铺子都愿意过来看看。姜子延有信心,只要价格谈的拢,这合作十有八/九能成。

城东城西情况不一样,应该区别对待,针对实际情况分开应对。姜子延这次明显感觉到城中经济差异。本来城西的人们普遍收入低,相对贫困,若是纸张卖的也贵,那贫困人家里的读书人更难有出头之日。

这个时代的书籍价格昂贵,主要原因就是纸张价格高,一本手抄书都要一两银子。那若是他用造价低廉的纸找人来抄书,以更低的价格将书卖出去,这样既能赚钱,也能让城西的学子们买到更多的书。

姜子延想等竹纸赚到了第一桶金就在城西开个书铺,请人抄书。这个年头有很多贫困的读书人为了挣钱贴补家里都会选择抄书挣钱,这样也能变相为别人提供了赚钱的机会。

这个时代贫苦人家的孩子想要读书真的是太难了,他不是圣母,可每每看到一些人大冬天为了读书写字手脚皲裂他心里就有一股说不出来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