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掠过秦淮河的粼粼水波,赵国强的身影已落在南京老门东的青石板路上。
空气中飘着鸭血粉丝汤的鲜香与乌篷船摇来的水汽,身旁的马头墙翘角飞檐,砖雕木刻间还留着六朝的风雅与明清的规整。
这里是“六朝金粉地,十里秦淮岸”,建业的宫阙、建康的楼台、应天的城郭都沉埋地下,每一寸土层都藏着江南王朝的烟雨与荣光。
他心念微动,空间下沉至七米深处。
南京地下多淤泥与夯土交织,历代都城遗存层层叠压,这般深度恰好能触及六朝至明清的核心遗址。
透视之力扫过明故宫、夫子庙周边,很快在总统府西侧捕捉到一片规整的夯土台基——夯层中掺着六朝的莲花纹瓦当残片,边缘嵌着青铜构件,正是南朝建康宫的库房遗址。
赵国强将入口落在台基南侧,迈步而出时,脚边踢到一块残破的青瓷片,釉色青中泛绿,带着六朝青瓷特有的“冰裂纹”。
库房内整齐码着数十口楠木大箱,箱身刷着朱红生漆,虽已开裂,铜质锁扣上的缠枝纹仍清晰可辨。
运用自己的蛮力打开第一口箱子,一股清冽的香气扑面而来——箱内铺着褪色的云锦,上面整齐摆放着数十件六朝玉器:
和田白玉雕琢的玉蝉,薄如蝉翼,纹路细腻;翡翠扳指色泽温润,上面浮雕的菱花纹小巧精致;
还有数件玉珩、玉佩,串联起来便是一套完整的组玉佩,尽显南朝贵族的风雅。
第二口箱子里的宝贝更令人瞩目:
满满一箱鎏金铜器,鎏金铜灯的灯柱缠绕着龙纹,灯盏呈莲花形,点燃时想必流光溢彩;
一对鎏金铜熏炉,炉身刻着飞天纹,炉盖镂空,当年定是香烟袅袅;
最珍贵的是一件鎏金铜佛像,佛像面容慈悲,身披璎珞,是南朝“秀骨清像”造像风格的典型代表,鎏金虽有斑驳,却依旧难掩庄严。
空间继续下沉,在一处坍塌的明代地窖中收获颇丰。
地窖用青砖砌成,砖缝里的糯米灰浆依旧坚硬,墙角堆着几口大陶瓮,掀开其中一口,里面竟是满满一瓮“洪武通宝”铜钱,数量足有上万枚,铜色温润,边缘还带着铸造时的毛刺。
另一口陶瓮里藏着数十匹云锦与蜀锦,云锦色泽艳丽,织着孔雀纹与牡丹纹,质地厚实华贵;
蜀锦则更为轻薄,上面织着联珠纹,是明代皇室的御用布料,虽历经数百年,依旧柔软顺滑。
在地窖东侧的木箱里,发现了数件明代官窑瓷器:
青花缠枝莲纹梅瓶,瓶身修长,青花色泽浓艳,笔触流畅;
斗彩鸡缸杯造型小巧,杯身绘着鸡群觅食的场景,色彩明快,是明代斗彩瓷中的珍品;
还有一件粉彩牡丹纹碗,釉色莹润,花纹细腻,尽显明代制瓷工艺的巅峰。
透视之力延伸至明故宫遗址地下,一片密集的金属光泽映入眼帘。
穿透三米厚的夯土,一座明代兵器库赫然出现:
锈迹斑斑的鸟铳堆成小山,枪管虽已锈蚀,却依旧能想见当年的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