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再次出现,赵国强已伫立在西安古城墙下。
脚下的城砖浸着千年风霜,朱雀大街的车水马龙隐约传来,空气中弥漫着秦砖汉瓦的厚重气息与淡淡的尘土味。
这里是十三朝古都的核心,骊山脚下埋着始皇帝的陵寝,未央宫的残垣映着大汉的荣光,大明宫的遗址藏着盛唐的气魄,地下每一寸土地,都可能沉睡着震古烁今的宝藏。
他心念一动,空间径直下沉至八米深处。
西安地下土层坚实,历代都城的遗存层层叠叠,这般深度既能避开现代地铁与管线,又能精准触达秦汉至隋唐的核心窖藏区。
空间的透视之力如同精密的探测器,扫过秦始皇陵、大雁塔周边,很快在未央宫遗址附近捕捉到一片规整的夯土建筑群——夯层坚硬,掺着秦代的空心砖残片,边缘还嵌着青铜加固件,正是秦汉时期皇家库房的遗存。
赵国强将入口落在库房西侧,迈步而出时,指尖触到一块残破的青铜门环,上面雕刻的蟠螭纹依旧清晰,虽已锈蚀,却透着当年的威严。
库房内整齐码放着数十口巨大的木椁,椁身用柏木打造,外面裹着多层麻布与生漆,虽已部分腐朽,却依旧保持着规整的形状。
他运转空间之力掀开最外侧一口木椁,里面的景象让他呼吸一滞——满满一椁青铜礼器,造型古朴庄重,纹饰繁复精美。
青铜鼎三足鼎立,鼎身刻着“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的铭文,字迹苍劲有力,显然是当年的国之重器;
一对青铜方壶通体饰着龙纹,壶盖铸着展翅欲飞的凤鸟,工艺极为考究;
还有数件青铜爵、青铜觚,器形典雅,纹饰细腻,是秦汉时期祭祀专用的礼器。
最珍贵的是一件青铜剑,剑身修长,剑格镶嵌着绿松石,剑鞘虽已腐朽,剑身却毫无锈蚀,寒光凛冽,刃口依旧锋利,显然是采用了当年领先世界的防锈工艺。
空间继续下沉,在一处坍塌的地下宫殿中,发现了更为震撼的遗存。
宫殿用金砖铺地,墙壁上镶嵌着玉石,虽已坍塌大半,却依旧能想见当年的恢弘。
宫殿中央的石台上,摆放着一尊一米高的鎏金铜坐像,铜像面容威严,身着帝王冕服,双手放在膝上,正是秦始皇的坐像,鎏金依旧完好,金光璀璨,令人望而生畏。
石台两侧的玉器架上,整齐摆放着数十件和田玉器物:
玉璧质地温润,上面刻着谷纹与云纹,边缘镶嵌着一圈红宝石;
玉圭造型规整,上面刻着“大秦帝国”四字铭文;还有数件玉俑,造型与真人无异,神态生动,衣纹流畅,是秦代玉雕艺术的巅峰之作。
靠墙的木箱里,藏着数卷绢本地图,展开一卷,上面用朱砂绘制着大秦帝国的疆域图,山川、河流、城池标注得清清楚楚,是研究秦代地理的珍贵资料。
透视之力继续延伸,在大明宫遗址附近的地下,捕捉到一片密集的金属光泽。
穿透五米厚的土层后,一座唐代的兵器库赫然出现:锈迹斑斑的陌刀堆放在角落,刀柄缠着的皮革虽已朽坏,刀身却依旧挺直,刀刃长达一米有余,透着大唐军队的威慑力;
数套明光铠整齐叠放,甲片用鎏金铜钉连接,胸前的护心镜铸着瑞兽纹,阳光透过空间折射进来,反射出耀眼的光泽;
还有数十张强弓与数百支羽箭,弓身用桑木打造,弓弦虽已腐朽,箭头却依旧锋利,上面还残留着淡淡的铁锈。
在兵器库西侧的密室里,发现了当年的皇家宝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