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刻后郭尚书等人回到殿中,回禀称王裕河请皇上严惩国师,为王阁老报仇,否则家仇未灭,何谈国仇。
终于明白心里的不安来自何处,边兵哗变,就这般顺利的给了王裕河向皇上施压要求严惩国师的机会,整件事恐怕不只是缺饷无将这么简单,幕后一定有一只黑手操纵着这一切,可又究竟会是谁的手?
老皇帝因此拍案震怒,严令户部立即筹饷,“没有了他王裕河,朕的江山一样坐的稳稳地!”
户部的几个大臣闻此却忙叫苦不叠,修建接仙台之时就已经快把国库掏空,太仓库的存银已经几年都不够低限,若是有钱派饷,也就不会有这次兵变发生了。
老皇帝擡手扶额,不耐烦的说,“没钱你们就和吏部商量,像上次一样把边饷给朕卖出来!”
“这,皇上……”几个阁老连连摇头,却又不敢再说些什么。
素贞看了眼一直沉默不语的兵部尚书孙承祖,上前和老皇帝说出了自己的担忧,“父皇,儿臣以为,边饷问题倒在其次,当务之急,是应尽快派人至辽东告知守备熊廷弼,严防女真人趁机南下袭我边境。”
屋内的不少大臣都倒吸了一口冷气,熊廷弼也是王阁老的门生,如今朝堂的局势已经够乱的了,若是熊廷弼和女真人再插上一脚,后果实在不堪设想。
年逾花甲的孙承祖看向素贞的目光中带了一丝赞许,继而缓慢的跪到了老皇帝面前,“老臣愿以兵部尚书之职亲督辽东,督促协助熊将军严防女真趁虚而入。”
老皇帝原本阴冷的目光中闪过一丝动容,亲自从案后走出扶起了孙承祖,“得孙阁老此言,朕就放心的把辽东交给您了!”
孙承祖被皇上擎着,眼中早已含着老泪,自是一番慷慨报国之言。
素贞不动声色的思索,以孙成祖的威望和熊廷弼的将名,辽东之地应当可以让朝廷放心了。可陕西那里,王裕河这般的态度,又该派谁去收拾残局?
殿内的大臣们似乎都被孙承祖亲赴辽东的举动燃起了一腔慷慨,纷纷向老皇帝表示会加紧筹饷,三天之内,保证把十万边兵需要的二十万两饷银筹齐。
老皇帝对这样的结果总算满意,挥退了一干大臣,独自享用菊妃泡的菊花茶。
素贞在东阁内实在是坐不住,当天下值后就换了便装前去拜访即将前往辽东的孙承祖。
和孙老先生就朝堂局势和辽东战事分析了一二,老先生毕竟是老先生,轻易的就点破了战事的关键,女真人前年萨尔浒战役时虽然大胜,但自身也损失过大,加上国小地乏,若要完全恢复实力,还需要两三年的时间;反观我朝,却自大败后选用良将镇辽,励精图治,如今再加上他亲去督军,实力更是不容小觑。女真的努尔汗是个很谨慎的将领,如今局势有利大业太多,他是断不会贸然进攻的。
素贞难掩豪情的点了点头,“如此再趁这两年之内解决陕北的流寇问题,强化太原榆林一线的防御力量,女真人即便实力得到恢复,也断断不敢再轻易窥视我大业!”
“理论上讲的确如此,但这两年之内未必不出什么乱子啊!”孙承祖说着捋了捋已经半白的胡须,继续说道,“熊廷弼曾在我手下任职多年,此人是少有的将才,却不谙为官之道,极易受人蛊惑攻讦。此番若不是我亲去镇辽,难保朝中有人借他和王阁老的关系发挥,动摇皇上对他的信任。将领领兵在外,最怕的便是来自朝中的不信任和攻击指责,要想国无外患,必要内政清明,上下一心,可依现在的局势,难啊!”
“想要国无外患,必要内政清明,上下一心。”素贞淡淡的重复了一遍,神情中是不容置疑的笃定,“孙阁老放心,总有一天,欲仙帮会为他们今日祸国殃民的所作所为付出代价,还朝政一个清明。”
“朝廷能有驸马爷这样年轻有为的贤相,是百姓之福啊。不过请恕我人老多言,想要内政清明,可不止是铲除一个欲仙帮就能办到的。”
“阁老所言,绍民明白,朝堂之大,总会有形形色色的人在,但只要绍民为相一日,必会保您和熊将军无后顾之忧。”
“如此老夫就先谢过驸马爷了。”孙承祖满意的笑笑,拍了拍素贞的瘦弱肩膀,打趣道,“只是驸马爷你这身子骨也看起来太瘦了,回头还得公主给你多补补。”
作者有话要说:驸马爷你这身子骨也太瘦了,回头还得公主给你多补补~(*^__^*)嘻嘻……
文文发到这里,也有些日子啦,看到点击量不断上涨,还请喜欢的亲们赏些评论,能让偶认识不足,更加进步,么么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