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十六,宜嫁娶。
魏朝的婚礼虽也采用周制婚制,然而在形式上却随着魏朝世风的开放和风骨,早已没了周制初时的庄严肃穆,转而增添了些许热闹和简易。
这样大喜的日子,张灯结彩,喜字满墙满院贴上,所有人都是热闹欢喜等着新郎迎亲。我虽是叔夜这方的宾客但无需迎亲,故而选了玄色缘绛紫色衣缘的衫子应这一场新婚,却不应景的想到了仲悌。
仲悌仍在守孝期,不得参与任何红白事,因此叔夜的婚礼他自然来不得,只派人送来贺礼,祝才子佳人永结同心幸福美满。既然如此,我便替了仲悌的份,一块感受这日子的喜庆。
经嵇喜再三催促,叔夜在仆人帮忙下换了婚服。
我从未见过叔夜穿玄??深衣,此时见了才觉得,不愧是世人皆传的嵇叔夜,当真是谪仙下凡俊雅无双,三千青丝束于新郎冠中,利落清爽,玄??端庄二色更是衬得他俊美无涛,身姿雅然。在场的人无不惊叹,看得都快忘了时辰。
看着新郎官的叔夜,才发现原来他也很适合玄红的周制深衣。竹青衫清透淡然,红黑服肃穆宁静。在叔夜这儿,毫无矛盾,溶于一身。
相较嵇喜和众人的高兴,叔夜没有开怀的喜悦,只是嘴角挂着浅笑,到达不了眼里。又回到了我初认识的那个,冷凝寂寥的叔夜了。希望曹璺能够打开他的心扉,成为他的火源。
昏时,叔夜连同嵇喜和子期去到沛王府邸迎亲回来,后面跟着喜婆媒婆丫鬟命妇,墨色车舆载着新娘,后头是陪嫁嫁妆一箱箱排着走,多不胜数。再后面是娘家亲戚宾客车马无数,一路红纸洒向天空,纷纷扬扬飘落,铺满地面,成了红色的地毯。列队两旁,钟鼓丝竹齐鸣奏响,喜庆之乐响彻天际,气势恢宏。果然是沛王最宠爱的小女儿,如此浩大的送亲队伍,少不得让洛阳城的百姓茶余饭后谈论很久,让未出阁的姑娘心生期待,让未成婚的男子不由妒忌。
落车,迎至厅堂,拜堂成亲。
新娘子细眉青黛,秋水盈波的眼睛勾人心魂,秀气的鼻子和樱桃小嘴,也是一个一等一的美人。她身形曼妙,弱柳扶风之感,头挽蔽髻,发上前配凤形额式后簪金玉步摇,上衣下裳,纯衣??袡红黑相交,同叔夜婚服一般,让众人看得哇的发出惊叹之声。
新娘害羞看了一眼今后的夫君,那样英俊潇洒,脸色俏红,不由低头。
新郎新娘跪坐在正堂之前,听司仪诺唱,拜了天地又互相对拜,尔后踏着毯子步入新房。新房里在众人的起哄声中将完整的匏一分为二,喝了合卺酒,众人这才稍微放过新人,去前厅用宴。叔夜随后也到厅上给各桌一一敬酒。
看着他喝过一桌又一桌,我问子期:“这么个喝法,叔夜还没到我们这桌就已经醉倒了怎么办?”
子期笑着拍我的头,“放心,叔夜酒量很好。我没见他醉过。”
额,酒量再好也不能这么个喝法吧,这里前来喝喜酒的人多着去了。不过想来也是,这人生的大喜日子,谁会放过新郎官,自是力求把新郎官灌醉。
终于,叔夜来到我们这桌,子期说的对,叔夜喝了这么多仍旧没醉,白玉的脸只有些微红。他端起酒杯刚要喝,被我挡住了。“师父且慢!今日是您的大喜之日,我们琴馆七弟子特意为您抚上一曲,以祝贺师父的大婚之喜!”
我打了个响指,师弟们都拿了久挂在一旁的琴,净了手,便坐在凳子上直接弹奏起来。
七人齐弹,琴声齐响,欢快活泼的曲子随着指尖滑动响满厅堂,原来热闹的众人听到琴声后都纷纷安静下来,听我们弹奏。
我瞒着叔夜教了其余六人这曲《花好月圆》,虽没有众多古典乐器的共同伴奏,然七人三重奏,再加上特意快速的指法和欢快的曲调,这首曲子听得也很是喜庆热闹。
花好月圆,愿花长好,人长健,月长圆,相携白首,不弃不离。
叔夜就这么看着,听着。一曲完毕,众人莫不鼓掌。
放好琴,我们七人一字排开,动作整齐一致向叔夜行礼。
“我们琴馆七弟子恭贺师父新婚大喜,祝师父与师娘永结同心,百年好合,举案齐眉!”
洪亮的声音响彻整个厅堂,震撼了在座的每一个人。其实也震撼了我们琴馆七弟子,这样一致的行动还是第一次,在心底莫不是激动和惊喜,我们如此团结成功奏完这一曲,无以名状的成功喜悦之感涌上心头。
这件事之后,七弟子的感情不断加深,大家心心相惜共患难,宛如一体。这些都是后事,我现下料想不到。
叔夜看着我们,微微动容,露出了今夜第一个真正的笑容。看得我们七人顿觉四周暗淡,唯有叔夜是那么明亮,那么翩翩儒雅。
“好!”他举杯饮下,我们也举杯喝尽。
“哈哈,我们七人还是没给您丢脸!”我抚掌大笑,其余师弟也一同乐得放声大笑。我们这一桌热闹堪比整场。
叔夜去到下一桌敬酒。子期笑着说,“琴人,又是你的鬼点子吧。”
我自豪的点头,“这叫出其不意的惊喜!对不对?”
“对!”没想到其余六人也一同回答,你看我我看你,大家不由开怀大笑。今夜畅饮笑乐,过得真是快活!
之后,本是打算去听洞房的,毕竟是来到魏朝后第一次参加别人的婚礼,我冒出无数好奇想要知道如何“听”洞房,然而无奈人太多,我和子期连墙角都没靠近,只能看别人贴着墙角偷听还不时在外头说话指点里头一二。
晚上不能避免还是喝了酒,酒劲冒腾而上,头晕沉沉的,洞房又没听成,只得由子期扶着我回房,待子期走后,我倒头即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