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晚点开群聊,最新一条是林小雨凌晨发的语音:\"记住!切萝卜要手腕用力!装袋要足秤!还有最重要的——江叔叔来买辣萝卜干时别盯着他看,他会害羞!\"
孩子们哄笑起来,连江屿的耳根都微微泛红。
\"试用期一周。\"苏晚终于松口,\"不合格的不要。\"
孩子们欢呼雀跃,差点把遮阳棚掀翻。王大娘闻声赶来,看到这阵仗直拍大腿:\"哎哟!这是要开培训班啊!\"
就这样,老槐树下多了道新风景:十几个系着围裙的孩子,在苏晚指导下笨拙地切菜装袋。虽然萝卜丝切得像筷子粗,虽然糖蒜包装得歪歪扭扭,但那股认真劲儿,让路过的街坊们都忍不住多买两份。
\"苏丫头,\"李婶边付钱边笑,\"你这'非遗传承班'办得不错啊!\"
张大爷更直接:\"以后咱们老街的咸菜摊要开连锁喽!\"
最让人意外的是赵鼎的孙子赵明轩也来了,西装革履地挤在孩子堆里格外扎眼。
\"爷爷让我来的,\"年轻人推了推金丝眼镜,\"说赵家得有人会门正经手艺...\"
苏晚给了他最难切的芥菜疙瘩,结果这位金融才俊半小时才削完一个,手上还多了三道口子。但第二天,他又来了,这次带了全套进口刀具。
一周后的考核日,孩子们紧张地排成一排。苏晚挨个检查他们的作品:有的泡菜盐放多了,有的辣酱不够香,但每个瓶子上都贴着用心设计的标签。
\"通过。\"苏晚最终宣布,\"轮流值班。\"
孩子们欢呼着把消息发到群里,远在省城的林小雨立刻回了条语音:\"我就知道!苏阿姨最好了!\"
当天晚上,苏晚收到个快递——是林小雨寄来的省城特产,还有一本厚厚的笔记本。翻开第一页,工整地写着《咸菜西施秘方大全》,
苏晚笑着合上本子,看向正在帮她修车灯的江屿:\"明天还来?\"
\"嗯。\"江屿头也不抬,\"买辣萝卜干。\"
\"涨价了。\"
\"多少?\"
\"教孩子们切菜。\"
江屿的手顿了顿:\"...成交。\"
月光下,两人的影子交叠在一起。明天,老槐树下的小摊还会准时开张,带着新的故事,带着传承的希望,也带着两颗越来越默契的心。
这才是苏晚想要的生活——真实,温暖,充满人情味。在这里,她不是商业传奇,只是孩子们口中的\"咸菜西施\",是江屿的妻子,是非遗手艺的传承者。而那把刻着\"一生二人\"的新菜刀,将会切出更多有滋有味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