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439章 官制(2 / 2)

陆曦忽然想起之前出使北燕的陆明羽,他在外交上的功劳,不也是“连串”的事——既谈成了灵脉通渠,又为青龙国的灵植打开了北燕的市场,这样的统筹能力,怕是将来也能升得快。

“那京官和地方官,哪个更有前途?”陆曦又问,他听说京城的官离陛下近,机会多,却也怕京官脱离民生,做不了实事。

王乾沉吟片刻,道:“各有各的好,也各有各的难。京官离陛下近,能参与国策制定,比如户部的官,管着全国的灵米调配,一句话就能让灾区百姓有粮吃;但京官也难,天天跟陛下、跟各部官员打交道,稍不留意就会说错话,而且大多没去过基层,制定政策时容易脱离实际。”

“地方官虽离京城远,却能直接帮百姓做事。”他举例道,“去年北境闹旱灾,州府的官没等京里下令,就先开了义仓,还组织修士用‘引灵术’引水灌田,等京里的救灾令下来,他们已经把旱灾稳住了。这样的地方官,百姓记着好,陛下也看在眼里,将来调去京城,也能做实事。”

他看着陆曦,认真道:“依我看,你若考中,最好先从地方官做起。你懂农桑、知民生,在基层能发挥长处,积累政绩;等将来有了统筹能力,再调去京城,制定政策时也能想着百姓,不会犯‘书本主义’的错。”

武文智在一旁附和:“我也觉得!你在村里种过灵稻,知道百姓要什么,比那些只会背典籍的京官强多了。要是你去当县令,肯定能让咱们县的灵稻收成再涨两成!”

陆曦笑了笑,心中已有了倾向——他本就不是贪图官位的人,能在基层帮百姓解决实事,比在京城当闲职更让他安心。

“那官职越高,是不是越忙?”陆曦又问,他怕将来官做大了,反而没时间接触百姓。

王乾摇头:“忙不忙看怎么当。有的大官,天天待在府里看文书,连城门都不出,自然忙得没头绪;有的大官,却总往基层跑。比如贺大人,每月都要去乡下转两圈,听听百姓的抱怨,看看灵田的长势,回来再处理公务,反而条理清晰。”

他想起一事,又道:“去年贺大人去州府开会,路上见百姓背着灵米去市集,走的都是泥路,回来就上书州府,请求修‘灵道’——用灵土铺的路,下雨不泥泞,还能加快灵植运输。今年春天,那条路修好了,百姓去市集卖灵米,比从前快了两个时辰,都说贺大人是‘办实事的官’。”

陆曦心中感慨——原来高官也能这么做,不是待在府里发号施令,而是走到百姓中间,看他们需要什么,再去做事。这样的官,才配得上“父母官”的称呼。

“那有没有官员不想晋升,就想在基层待着的?”武文智忽然问,他觉得基层官虽小,却活得踏实。

王乾点头:“有!咱们县的老主簿,从九品做起,干了二十年,现在还是正八品,州府几次要调他去当县丞,他都婉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