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妙姬笑了,替他理了理桌上的卷宗:“跟我还客气什么。对了,我让人从边境带回些驱虫的草药,能有效防治蝗虫,已经让人送到北方了,或许能帮着保住些晚稻。”
陆曦拿起草药样本,放在鼻尖闻了闻,带着淡淡的草药香。“这是海灵族的驱虫草吧?”他想起珠娘曾提过,这种草在海边常见,驱虫效果极好。蓝妙姬点头:“是珠娘让人送来的,她说当年若有这草,东海的渔船也不会被虫蛀坏那么多。”
两人对着地图,又商议了半个时辰。蓝妙姬帮着整理卷宗,把粮船路线、士兵调度、草药分发的事项一一列出,条理清晰。陆曦看着她认真的模样,忽然觉得,这样的夜晚虽然忙碌,却也温馨——有个人陪你一起面对难题,一起为百姓着想,便是最好的时光。
“快三更了,你该歇息了。”蓝妙姬合上最后一本卷宗,语气带着几分不容置疑,“粮款的事明天再处理,你要是累垮了,谁来管北方的流民?”陆曦无奈笑笑,只好起身:“好,听你的。”
两人并肩走在夜色里,月光洒在青石板上,映着他们的身影。蓝妙姬握着陆曦的手,他的手因常年握笔有些凉,她便用掌心裹着,慢慢暖着。“等蝗灾过了,咱们去江南看看吧,”她轻声道,“你说过江南的晚稻熟了,一片金黄,很好看。”
陆曦点头,心中满是期待。他想起多年前在江南道台任上,两人曾约定要一起看江南的稻田,却因公务耽搁了。如今,他盼着蝗灾早日过去,盼着百姓能安稳度日,也盼着能和蓝妙姬一起,去看看那片金黄的稻田。
三、西山采茗,故地忆旧
秋高气爽时,朝廷难得给了陆曦几日假。他第一时间便约了蓝妙姬去西山采新茶——这是他们多年前的约定,终于有机会兑现。
西山的茶园在半山腰,雾气还未散尽时,两人便提着竹篮上了山。蓝妙姬穿着浅绿衣裙,动作利落地采摘着嫩芽,指尖灵活,不一会儿就采了半篮。陆曦跟在她身后,动作稍慢,却也认真,偶尔会把采好的嫩芽递到她面前,让她检查。
“你采的嫩芽太老了,”蓝妙姬笑着,从他篮里挑出几片叶子,“要采刚冒头的,带着绒毛的,这样泡出来的茶才香。”陆曦点头,学着她的样子,果然采得好了些。
两人坐在茶园旁的茶亭里休息时,蓝妙姬煮起了茶。紫砂壶里的水“咕嘟”作响,茶香渐渐弥漫开来。她倒了杯茶,递给陆曦:“尝尝,这是今年的新茶,比去年的更醇厚。”
陆曦接过,小口品着,茶香在口中散开,带着山野的清新。他看着远处的山峦,忽然想起十五年前,他们第一次一起在海边看日出的情景——那时他还是个懵懂的少年,她还是个清冷的将军,如今,他们已携手走过了这么多年。
“还记得第一次教你射箭吗?”蓝妙姬忽然开口,眼中带着笑意,“你连弓都拉不开,还逞强说要射十环,结果箭飞到了草丛里,找了半天才找到。”陆曦有些不好意思地挠挠头:“那时候年轻,不懂事,多亏你耐心教我。”
“你也帮了我很多,”蓝妙姬轻声道,“当年我在边境打仗,粮草短缺,是你连夜从江南调粮,解了我的燃眉之急。还有我母亲的忌日,你总是记得比我还清楚,会提前备好祭品,陪我去祭拜。”
陆曦握住她的手,指尖传来她掌心的温度。他知道,他们之间的感情,从不是轰轰烈烈的誓言,而是这些细碎的瞬间——是他帮她调粮,是她教他射箭;是他记得她母亲的忌日,是她记得他爱吃的茶点。这些瞬间,像一颗颗珍珠,串起了他们十五年的时光。
“等咱们老了,就来西山住吧,”陆曦轻声道,“种一片茶园,养几只鸡,每天采采茶、喝喝茶,再也不用管朝堂的事。”蓝妙姬点头,靠在他肩上:“好,我陪你。到时候,我教你练剑,你教我算账,咱们做对寻常的老夫妻。”
阳光透过茶亭的缝隙洒进来,落在两人身上,温暖而明亮。远处的山峦层叠,茶园一片翠绿,岁月静好,正如他们此刻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