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356章 哪冒出来的神人(1 / 2)

钟盈不知道曾大姐这么问是什么意思,只想着赶紧敷衍过去,懒得跟她多说,随意的点了点头。

曾大姐却完全没有消停的意思,不管钟盈干什么都一直围在她身边,叽叽喳喳的问个不停。

最后结合她这两天了解到的信息,眼珠子转了几圈,一合计说道。

“那平常你跟两个领导的爱人关系怎么样?人情来往这些有没有搞好?”

钟盈隐隐察觉到什么,“大姐,你想说什么。”

“你这啥态度,我就问问还不行了?”

曾大姐没理会钟盈不耐的语气,自顾自继续道,“弟妹不是我说你,你这人就是太木讷了,不太懂的做人情,为人处世搞不好,对我弟的事业可不太好啊。”

“你就应该多跟那些领导的家人走动,打好关系,以后大领导们就随时都能想到我弟,说不定一句话就能给他提拔起来呢?”

“算了,这些事跟你说了你也不会做。”

钟盈看着扭头就走的曾大姐,心中顿时有了一种不好的预感。

等曾大兴一回来,她立马把曾大姐那些反应一五一十的告诉他。

曾大兴最是了解自家大姐是啥样的人,愤愤的拍了下大腿。

“我得赶紧找个理由,让她回家去,再住下去不知道要闹什么幺蛾子了。”

第二天早起,曾大兴直接对大姐说,“姐,你都过来好几天了,姐夫没写信来吗?”

要是换做个正常人,早就听出来话里的赶人意思了。

偏偏曾大姐的脑回路跟别人不太一样。

“爱写不写!难不成我离了他还过不下去了?自打我嫁过去给他们家当牛做马的,结果他咋对我?这次我说啥都不会轻易回去,必须让他意识到自已错哪了。”

现在曾大姐觉得自已底气更足了。

毕竟自已亲弟弟都成了大领导,只要他站在自已这边,给自已撑腰,丈夫早晚会主动认错,过来接自已回去的。

更何况,曾大姐还想多住一段日子,沾沾自已弟弟的光呢。

曾大兴一时被噎住,实在无法理解她脑子是怎么长的。

“姐,你跟姐夫怄气我都不说啥了,但你难道不管家里孩子们了?你家老大今年刚结婚,大儿媳又怀着身子,你不多帮帮他们,孩子得多辛苦?”

“还有老小,我记得他明年就毕业了吧,只剩下半年时间,你还不给他把工作落实下来,到时候下乡了你咋办?”

曾大姐双手一摊,无所谓的说,“都说儿孙自有儿孙福,孩子都成家了我还管那么多干嘛?老大他媳妇怀孕都五个月了,胎稳着呢,老大把她当金帛帛一样紧张着,压根不用我操心,他现在就是娶了媳妇忘了娘。”

自已都离开家里好几天了,老大也一句都没问,怕不是忘了自已这个亲妈了。

“至于老小的工作,这不是有你吗,你现在那么有出息,一个工作而已,我要求又不高,到时候你随便给他安排个轻松些的活计就行了。”

一听到这些话,曾大兴一口老血差点吐出来了。

她是怎么做到,这么理直气壮的。

曾大兴就是个老实人,面对大姐这种贯会胡搅蛮缠的本来就没办法。

他憋了半天,也想不到别的说辞。

只好悻悻而去,满脑子都在想该怎么说才能让大姐赶紧回家去。

钟盈在厨房里把姐弟二人的对话听得完完整整,心下无奈的叹了口气。

曾大兴拿她没办法,自已就更没办法了。

看来只能先看紧了她,别让她出去招惹是非。

下午的时候,有人来传话,说曾妙桉在学校里上体育课的时候摔伤了手臂,让钟盈去接。

钟盈一听,着急忙慌的就出门了。

……

“我家建国明年就毕业了,看他那成绩,上高中八成是没指望了,现在只有两条路摆在跟前,要么下乡,要么参军,我跟老铁牛为了这事吵了几天,我头都大了!”

季如梦将一杯热茶放在杨淑芬面前,宽慰她道,“要不问问建国自已的想法呢。”

“这孩子,眼瞅着就十六了,还跟几年前一样虎了吧唧,成天没心没肺的,让他拿主意?他像是有主意的样子吗?”杨淑芬按着太阳穴,头疼不已。

可怜天下父母心,孩子再怎么样不争气,当父母的都还是想为他多筹划一些。

杨淑芬既不想让王建国下乡,也不太愿意让他参军。

觉得孩子还小,不成熟,现在下乡名额多,但就近的不好安排,要是被安排到远的地方,杨淑芬哪里能放心。

参军的话,按照王铁成的意思也是,把他放到别的部队去,让他好好历练,放在眼皮子下哪能历练出什么。

该说不说,每个军属心里都知道,当兵不容易,常年都在外,好几年回不来一趟的情况很常见。

杨淑芬私心里是不肯的。

“我是想着,能不能给他找份工作,先过渡一下,以后的事等以后再说。”

“但老铁牛又说,现在外面多少人为了一份工作争得头破血流,好工作不容易安排。”

总之就是愁啊,愁的吃不下睡不好。

其实如果王铁成心软徇私的话,以他的人脉,给王建国在本地安排个工作易如反掌。

但他比杨淑芬多了几分望子成龙的心思。

更多的还是不愿意走后门,想尽量公平公正。

杨淑芬也能理解,所以这才觉得哪条路都走不通了。

“还有半年时间,先慢慢找,能找到工作的话最好,找不到就听组织安排,看孩子意愿。”

马上就75年了,即便是下乡,也待不了两年,等到了77年政策有所松动恢复高考,很多知青都会通过报考的方式离开农村,而且从76年开始便已经有大批人开始办病退程序回城了。

当然这些季如梦是没法直接跟杨淑芬说的,只能先安慰她一下。

杨淑芬不知道历史走向,所以愈发忧心忡忡。

两人喝着茶,有一搭没一搭闲聊着。

自从认识到现在,季如梦还真很少见到杨淑芬这样蔫巴巴精神不振的样子。

奈何家事她一个外人也没办法插嘴太多。

她们正聊着天,就听见宋春秀打招呼的声音。

“宋婶子,带孙子呢?那个啥,我昨天去买了点枣子,给你们拿点尝尝。”

宋春秀跟曾大姐不是很熟悉,但对方那么热情,且来者是客,只好让她进屋里坐。

曾大姐一进屋,就扬起笑脸朝季如梦她们走来,稳稳当当的在杨淑芬旁边坐下。

“季同志,杨同志,你们尝尝这枣子,我在家里都洗过了,今年的枣子个头大又特别甜。”

季如梦笑了笑,“我前几天也买了些,确实是很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