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41章(1 / 2)

第41章

雨下了一整夜,炎热的空气总算得以有短暂的喘息,桑乐难得睡了个懒觉,醒来时已日上三竿。

在床上等了会儿,侍女还没端水过来梳洗,桑乐随手披了件衣裳下床去喊。

“小芸!小芸!”在廊边站着唤了两声,还没听见回应,“这妮子,总是突然不见,这回又跑哪里去了。”

洒扫的丫鬟听见她声音,急急忙忙跑过来,问怎么了。

桑乐问:“小芸呢?怎么还不端水过来。”

那丫鬟摇头,还没来得及回话,外面就急急忙忙地跑上来一个婆子,那婆子一脸煞白,额上冷汗淋漓,跑得颇急又没停稳,一把摔到了跟前。

桑乐面色不悦,皱眉想骂她急什么,那婆子却抢先开口,惶惶道:“郡、郡主...不好了,小芸...小芸她、她死了。”

“死、死?”桑乐猛地一惊,“好端端的人,怎会死了?”

“回郡主,方才老妪路过湖边时,只见那岸上泥石滑了一大块,想着郡主爱去湖边乘凉,便叫人去将那路修好,就看见了石桥底下小芸的尸体。”

桑乐一颗心猛烈地跳个不停,擡手道:“带、带我去看看。”

“是。”

昨夜雨大,路上石板已有些松动,往湖边的路草也深,不一会儿就湿了裙角。

那婆子一路领着桑乐到了湖边,几个仆人正站在一起细声议论,面前是一堆盖着灰布的东西。

有个管事的见着她,上来行了礼。

桑乐看着那被水泅湿的灰布,轻轻用手指了指。

管事的犹豫了下,还是让人拉开了一角。

“唔...”只看了一眼,桑乐便立即别过脸。

“尸体泡得有些久,好在能勉强认得出是哪个丫鬟。此番不祥之物,郡主还是回避的好。”

桑乐拧着一双秀眉,道:“好好的人怎么落到水里了,她既不是哑巴手脚也健全,连求救也不会么?”

“回郡主,小芸头上有发现多处淤伤。”管事的指着一旁长长的新鲜泥土说:“以现场情形来看,小芸应该是路过那处不甚脚滑,撞到了头所致。加上湖中水草深密,想来也没挣扎多久。再说昨夜急风骤雨,怕是呼救了也没人听到。”

“昨夜?”

“依尸体泡发程度来看,至少得有五个时辰以上了。”

桑乐疑道:“昨夜我睡前她还在我院子时辰,怎么又出来了?”

“这个...奴才就不知道了。”

“...”桑乐心情复杂,盯着那处被压得泥泞的草地看了看,又想起刚刚看到的尸体惨状,不禁头疼。

管事的给她派了个新丫鬟,又劝了两句。

桑乐也没心思多留,索性回去了。

桌上还放着昨天打开的盒子,里面躺着玉箫通透莹润,看起来古朴又珍贵。

昨天宋子珩见到这东西时那副神态依稀还在眼前,桑乐将乐器拿在手中,思索着他那副神情是因何而致。

爹爹说这东西是某个判臣家的遗物。

大周谋反的罪臣不多,她记得的最近的一位,是十五年前大行台尚书令,那位大官姓萧,萧通箫,看来便是这人没错。

可十五年前他也不过是个四岁孩童,能与那姓萧的尚书令有何干系。

不对。

宋丞相十五年前也曾在大行台从过官,宋丞相向来受人尊敬,想必与那萧尚书相识,这样一来便说得通了。

兴许那人是睹了旧物思及幼时长辈顾念之情罢。

她将玉箫拿在手中反复观摩许久,是只普通乐器,除了是玉做的,没什么特殊的地方。不过工艺倒精巧得很,十分的薄,许是过了多年的原因,隐约能看到里面发丝般的细密裂缝。

坐了一会儿,新丫鬟进来了,端了些吃的摆在桌上请她先开开胃。

桑乐睡了许久,正好也有些饿了,让她将东西端过来摆着,拿了块糕点在手中,问:“你叫什么名字?”

“回郡主,奴婢叫翠儿。”

“嗯。”桑乐张嘴将糕点吃了,再低头时,瞥见另一个盘中摆着的鲜花羹汤,红白相间,黏黏糊糊一团。

这让她忽然想到先前在湖边看到的景象。

“呕...”她心中突然泛起一阵恶心,竟将刚咽下的东西尽数吐了出来。

“郡主!”翠儿急忙上前将托盘中秽物端走,又拿帕子给她擦嘴,“您这是怎么了?”

桑乐正要摆手说没什么,胃中又一阵翻滚,没完没了地吐起来。

翠儿见她这样,急得满头大汗,到门外大声叫人去请太医,又是端水给她漱口洗脸。

一番忙活后,太医总算来了。

桑乐躺在床上,脸色苍白,胃中仍是恶心,却再没东西能吐,只能小口喂着盐水,没多时又呕了出来。

“大人,郡主这是怎么了?”翠儿急得连声也颤抖,看着一脸严肃的太医问。

胡子花白的太医收回手,站起来在方子上写了一通,随后将药方交给她,道:“无大碍,郡主近来应该是吃了凉的东西,又逢今日突然降了温,这一冷一热,胃便受不了了,你将这药拿去煎了,按时吃个两天就能好。”

“是。”

翠儿连连点头,小心地捧着药方。

太医又说了几句叮嘱的话便离去,翠儿等了会儿,见她没再呕吐,给她掖了被子也拿着药方退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