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66章(1 / 2)

第66章

早晨,梁府照例收到了一大批信件。

书房小厮将这一大批信件按照来源和身份分成几份,摆在梁巡抚的书桌上。

辰时,梁巡抚晨练结束,吃了饭,来到书房时,面对的就是读信、回信、写信这样的杂事。

从书信里的信息来看,近日的状况并没有什么改变——

京城里端阳公主与成王之间斗得难分难舍,而他在临州,看似卓有成效,实际上却并没有抓住临王的把柄。

看完了京城里同僚和心腹发来的信件,梁巡抚对京城里发生的一切心中有数,紧接着看其他来源的信。

“咦。”

当他拆开县令的信件时,没忍住发出了一声好奇的疑问声。

“老爷,怎么了?”身旁的心腹正在替他收拾书房里的折子,闻言擡起头来。

“有一封信,是关于凌持之的。”

梁巡抚看的正是他那位老乡的信。

这人他是隐约知道的,只是不熟悉,仔细回想起来,似乎只有一张恭敬到近乎谄媚的脸。

有关凌持之的线索?

梁巡抚仔细将信件浏览了一遍,不由得拧起了眉头。

信中,那位青川县的县令以极为隐秘的口吻写出了自己的发现,并且指认现东省按察使凌持之与一位年轻的书生关系匪浅。

至于这“匪浅”,写信人语气暧昧,看似想说什么,但细究起来,似乎又没什么。

“他到底是想说什么?”

由于信件内容前半部分过于郑重,以至于后半部分道出猜测来时,也显得那么的轻飘飘。

纵然梁巡抚自己写折子有时候也是这个风格,可作为信件的阅读者,这个体验的确不怎么样。

“……凌持之与白鹿书院操纵科举?”

心腹分析,这一封信中的端倪,除了事件双方的身份差距过大之外,似乎并没有什么疑点。

非要说的话,那便是凌持之有可能在考试时为了这位姓宁的书生提供什么便利?

梁巡抚看了书信一眼,冷笑了一声:“他自个儿是县令,县试也是他主持的,若是有什么问题,岂不是将自己也卷进去了?”

蠢货。

将不知所云的书信扔在桌子上,梁巡抚不打算为了这封信浪费自己的时间。

“况且,这两人非亲非故,凌持之那时候还在京城,何必要为了这么一个人而冒险?”

梁巡抚拿起了另外一封信。

心腹犹犹豫豫地看了自家东翁一眼,欲言又止。

“有什么话,直说。”

心腹深吸一口气,迟疑地说:“咱们……是不是猜错了方向?这姓汪的,或许说得不是这个意思。”

“那是什么意思?”梁巡抚头也不擡。

心腹吞吞吐吐:“朝中有些大人,不爱娇娥娘,反倒是爱一些……男子。”

梁巡抚看信的手一顿。

“无理!荒谬!”

如此污秽的猜测,哪怕是自己的心腹,梁巡抚也忍不住连声训斥。

可他转念一想,又沉默了。

凌持之虽然年纪轻轻,可论起年纪,也早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可这些年来,在儿女私情方面似乎一直没有消息。

“去查。”

梁巡抚固然是端方的性格,但这只需要稍差查询的线索,他还是仍然不会放弃。

“是!”

正如同这是一条能够轻易甄别的线索一样,心腹几乎不需要花什么功夫,就将讯息报到了梁巡抚面前。

“那年轻的书生名叫宁颂,是这一会临州府院试的案首,如今在白鹿书院读书,论起来,是凌持之的师弟。”

一句话,就将宁颂的来历和现有状况介绍了个清清楚楚。

“那到底有没有那回事?”梁巡抚不耐烦地问。

若不是身上任务重,他哪里会浪费时间去关心这些腌臜事?

“这……”心腹犹豫了一下,小声说,“虽然凌大人对这书生确实很好,可近一年内,两个人没有联系。”

话落,便听到梁巡抚冷笑了一声。

心腹眼观鼻,鼻观心。

“通知门房,日后姓汪的信件不必收了。”

不知所谓,心思肮脏的蠢货一个!

“是。”

既然心腹查证了汪县令所反馈的这件事是无稽之谈,在梁巡抚这里,此事就当是结束了。

只是,让心腹本身去查探宁颂信息这件事所造成的涟漪,却仍然没有结束。

“你说,东翁为什么平白无故让人去查这么一个小秀才?”

梁巡抚本是京城人,在过往的做官生涯中,也并没有到过东省,在本地并无人脉。

为了更快地替今上办事,也是为了政令通达,梁巡抚到了东省之后,很快收拢了一批人手。

其中就包括一些之前□□中被涉及到贬谪官员。

“……大约是与这次的乡试有关?”

梁巡抚此次前来东省的目的自始至终也没有隐瞒过,这些官员们也知道自己接受了招揽,意味着什么。

“难道是要对付白鹿书院?”

前一阵子白鹿书院查税的余波还没有结束。

“凭这一个小小的秀才?”旁人也在好奇。

“……这秀才,也不能称之为‘小小的’吧?”

虽然有关宁颂的消息是梁巡抚的心腹亲自安排人去查的,可对于他们这些内部人士,相关结果也并不是秘密。

“你十七八岁的时候能当白鹿书院院长的关门弟子,按察使的师弟,并且与王府世子是朋友?”

这句话说完,其他人都沉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