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73章 山中得鹿(2 / 2)

六月的大朝会最终定下,周宪实入内阁,满朝恭贺。周宪实还是那副宠辱不惊的样子,和裴荀似的,和谁也不亲近,也不疏远。

周家一族的荣辱都在她身上。

而后周宪实便卸任了吏部尚书一职。

赵晖在左书房看着他的请奏,说不动容是假的。

“周卿这是做什么?朕既然用你,就从不疑人。”

周宪实却坚持:“陛下隆恩,臣惶恐。但臣确实不适合担此任,若不然进内阁,权柄失衡。恐酿成大祸。”

赵晖原本就是要收回他手中的吏部,可他自己先送还回来,和自己拿回来就不一样了。

赵晖叹气,摆摆手:“行了,你的意思,朕知道了。容朕想想。”

等周宪实一走,他问杨寿山:“忠勇侯比太后娘娘如何?”

杨寿山哪里敢接这种话。

赵晖的意思很明显,周宪实这是参透他用他的意思了。

以外戚之力,去平衡马廷庸等老臣。周宪实进内阁,作为交换就放下吏部尚书一职,愿意于马廷庸等人对驳。

周宪实的任命到了后,周聿昭便调任吏部,这是他该得的。周家不能只有周宪实一个人。

年前周聿昭南下凤阳府赈灾得力,开年科考忙碌也这么久了,陛下也没赏他。这次升到五品,看着品阶不高,但是权重,从此后他又迈进了权臣之列,年纪轻轻身居要职。

周聿昭进了吏部后,何静生就进了都察院。跟周聿昭他身边的人都或大或小谋得了官职。

周聿昭做事擅长谋算,学的是文臣之道。文武本无高低,端看谁的手段高明。

眼下还不能见分晓。

周聿昭从别院回来后,便立刻起草了,关于赵幼澄山中遇鹿,得祥瑞的帖子,并找京中道观做实了此事。

最后这帖子到了礼部,再由礼部呈上。

陛下正要稳住内阁,然后才准备让户部干涉粮价,结果周聿昭的帖子这就上来了。

何静生更是将周聿昭的初稿加以润色,俨然是带着一股仙家道教的味道。

既然是祥瑞,自然要献给陛下。

陛下行事多有掣肘,有这样的机缘在,总能堵住悠悠之口。

赵晖看到折子,就让廉亲王进宫来,此事自然要大力宣传,甚至不用廉亲王,礼部

赵幼澄对此事还毫不知情。

赵善易这人多聪明,一听风声不对快马出城走了一趟。

进了山就凉意沁人,赵幼澄真如道家仙人一般,站在桌案前,正在教赵诚完成那副他没完成的画,赵琰凑在一起观摩。

赵善易笑说:“婉淳好兴致。”

方氏见他来,倒不是惊喜,而是惊讶:“你怎么来了?”

赵善易见夫人如此,叹气:“夫人见我怎么如此态度?我怎么就不能来了?”

方氏笑说:“这不是惊讶么,前几日忠义候夫人来,结果忠义候第二日一早就急巴巴来接回去了。”

赵善易一听,就知道祥瑞是从哪来的。是谁呈上去的了。

“你们是不是猎到一头鹿?”

赵幼澄擡头:“表哥怎么知道?”

“不光我知道,朝堂上都知道了,号称祥瑞,礼部最晚明日就来请祥瑞回京。”

赵幼澄皱眉,看了眼方氏。

“陛下的意思?”

赵善易笑起来:“这会儿已经不是谁的意思了,它就是祥瑞。”

他说完倒是点头:“怪不得周聿昭那小子惊为天人,就婉淳的样子站在鹿旁,怕是都以为是山中祥瑞。周聿昭这小子心思不纯啊。”

方氏见赵诚的脸色都绿了,骂了句:“你胡说什么。”

赵幼澄淡淡的,也不当赵善易的诨话当回事,问:“周聿昭呈报一个祥瑞,又不能得什么好处?他为何要这样?”

赵善易开玩笑:“自然是爱慕。若不然换能因为什么。”

赵幼澄笑起来:“怎么可能,他若是有胆魄,就不会乖乖娶刘玉娘。不过是……”

她一时间找不到合适的词,但周聿昭多事还是给她寻了一些麻烦。

赵善易却不这么看,倒是说:“听说庆王妃正给你做媒,这场祥瑞来得正是时候,她怕是白忙一场了。”

方氏说起这个就来气,问:“她倒是左右逢源,惯会四处卖好。”

一边安静的赵诚突然问:“九婶给阿姐说的是谁?”

方氏也问:“那肃王爷独子,真如她夸的那样文武双全?”

赵善易嗤笑:“什么呀,一个棒槌。”

方氏听得脸更绿了。

赵幼澄的脸色也淡淡的,九婶这个人是真的不地道啊。

赵善易摇头:“婉淳就算成婚,也不可能出京。再说了陛下不会准的,放心吧。”

赵幼澄就是知道,所以才有恃无恐。

方氏还是生气:“那庆王妃是什么意思?她怎么张得开嘴?她这是欺负……”

赵善易给她使了个眼色,方氏这才不再说了。

赵善易却有几分看热闹,庆王妃是什么鸟儿,他最清楚,但赵幼澄是什么仙,他还没摸到底。

但是他相信,赵幼澄收拾庆王妃,根本不用进京,住在山中别院中就把她收拾了。

他这次想认真看看,婉淳到底怎么收拾庆王妃。

如果必要的时候,他才会出手相帮,这种事情断没有他一个族兄急吼吼冲上去的道理。

毕竟婉淳年纪正好,还有就是庆王妃这个娘们儿,不是好人呐。

赵幼澄其实并没有当回事,她要配合礼部,将赵诚的那只鹿送进京。心里也没什么欣喜,只是为赵诚可惜,因为能养鹿他高兴了很久。

章嬷嬷见不得他们姐弟两不开心,特意问冬凌能不能再捉一只。

冬凌也不敢保证,再说了宫里都说了这是祥瑞,怎么可能私自养。

但赵诚看得很开,只是淡淡说:“不能养就请回去吧。不要惹出麻烦。”

大不了他再猎一只。

但赵琰就不行了,和赵善易嚷嚷:”明明是我们在山上好不容易猎到的,怎么就成祥瑞了?姑姑还特意让庄上的人养着。这下好了,白养了。”

赵善易好奇:“你们猎来的?”

赵琰眉飞色舞说:“那日,我们很多人上山,我也去了,武卫们直接活捉的!”

“山上远吗?”

赵琰回头看了眼姑姑:“不远,姑姑的武卫带我们去的。”

赵善易被说的有几分动心,问赵幼澄:“现在能上山吗?”

方氏:“你发什么疯?”

赵善易也是武将,指指外面:“我带了兵,跟着一起去没事的。”

说完问儿子:“想不想再去?”

惊喜来得太突然了,赵琰只管点头,满是欣喜。

赵诚看了眼姐姐,赵幼澄也不拦着:“那就去吧,我让彭懿跟着你去。”

赵诚笑起来,悄声说:“阿姐,我再给你猎一只鹿。”

赵幼澄听着他孩子气的话笑起来。

但赵琰和他都很认真,可见是真的舍不得那只鹿。

“这种事情不可强求,记住了。只当是打猎。”

赵善易在京中困于案牍,他也曾恣意纵马,也有少年志。

打猎这种事情哪有男人不喜欢的。在儿子们眼里他向来如此,再加上他是少有的慈父,大概是自己自小艰难,庶子出身受了很多搓磨,所以在两个儿子面前从不冷脸,虽然家中妾室也有,但并不上心,和方氏和和美美。

但在外始终是京中人敬畏的赵总督。

由赵善易领着,一行人出了别院带着几十人,浩浩荡荡进山去了。

方氏笑着说:“他惯是做好人,只让我来当这个坏人。”

“表哥其实心善。”

方氏叹气:“那边府中就这样,还时有小话。都说我泼辣,我可没有说过他们一句不是。他更不好说话。”

赵幼澄手下的笔不停,安慰方氏:“表哥性情中人,表嫂只管安坐堂中,风雪自由表哥挡着,吹不到表嫂身上来。”

方氏轻叹一声。

但见她依旧平静,第一次问她:“我从不多嘴,那我今日多嘴问一句,阿鲤到底想寻一个什么样的人?”

赵幼澄停下笔,想了一下才回头看她一笑。

方氏简直要被她魅惑一眼勾引了,心想没有男人会不喜欢她。

赵幼澄想,当她重新从姑苏出发时,发誓这辈子都不会成婚,一辈子守着阿弟平平安安就好。

可想起裴岘,她忍不住笑起来,一个不曾谋面过的人,不知道是他闯进了她的世界,还是她闯进了他世界。

他们之间已经很难说的清了。

赵幼澄身上还带着他落下的那串青玉手串,和他送的那枚青玉的玉佩。

她也是后来才知道,这玉佩是师祖当年送他的,也是他唯一师祖的证据。

但如今,玉佩在她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