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1210集:咸阳城外(2 / 2)

“明日朝堂,咱们就把这些日子讲给咸阳听。”秦斩把记录册合上,封面印着的楚地地图,仿佛正连着咸阳的土地。

第二日清晨,咸阳宫的玉阶上还沾着霜。秦斩带着众人走进大殿时,文武百官的目光齐刷刷投过来,有好奇,有质疑,还有几分审视。丞相站在殿中,手里拿着楚地的郡治报告,语气带着几分严肃:“秦斩,朝廷推行‘典范模板’,是为了政令统一,楚地擅自修改,岂不是乱了章法?”

秦斩没有急着辩解,而是把李婶手里的织锦呈了上去:“丞相请看,这凤凰纹织锦,按咸阳模板要改成统一云纹,可西域客商只认楚地纹样,改后订单降了四成;改回凤凰纹后,订单涨了八成,姑娘们的劳损率还降了三成。”他顿了顿,又让张阿伯把稻穗递上去,“这两穗稻子,直埂田种的瘦,弯埂田种的肥,楚地稻鱼共生,不仅亩产高,还少了邻里争水的纠纷——这不是乱章法,是让章法顺了水土。”

殿内静了片刻,有官员小声议论:“可模板是咸阳定的,若各郡都改,岂不是没了规矩?”

“规矩是为了百姓好过,不是为了规矩本身。”秦斩翻开民生记录册,调出系统数据,“赴咸阳路上,我们遇关中暴雨,用楚地防汛法子加固河堤,救了三百亩麦田;用楚地稻种补种,比当地麦种早熟半月,百姓免了饥馑——这说明灵活的模板,能救更多人的急。”

素问这时上前一步,把草药和医案递到太医令面前:“楚地乡村医点,按本地水土改了诊疗手册,治愈率从82%涨到97%,百姓满意度98%。就像这枇杷叶,在楚地治咳嗽比手册上的药管用,在咸阳若遇上同类病症,未必不能用。”

阿禾也捧着画纸走到秦始皇面前,声音虽轻却坚定:“陛下,这是楚地孩子们画的律法。他们记不住‘凡盗禾者,笞五十’,却记得‘稻穗熟,不私拿,拿了要还稻和瓜’;记不住‘邻里和’,却记得‘田埂边,不吵架,鱼游稻长笑哈哈’——这是刻在心里的规矩,比条文更牢。”

秦始皇拿起阿楚画的稻田,指尖拂过歪歪扭扭的鱼群,又看了看案上的桑椹糕——那是李婶特意带来的,还带着楚地的甜香。他尝了一口,突然笑了:“楚地的糕,比咸阳的甜;楚地的法子,比死模板活。”

丞相看着殿内的织锦、稻穗、草药,又看了看官员们的神色——不少人正点头,支持灵活调整的眼神越来越多。他叹了口气,对秦始皇躬身:“陛下,秦斩所言有理。‘典范’不该是框子,该是能长的根,楚地的法子,值得推广。”

那天朝堂的决议,让咸阳城的风都变了方向——朝廷下令,“郡治典范模板”保留50%灵活空间,各郡可按水土、风俗调整;楚地的织坊模式、稻鱼共生、乡村医案,还要编成册子,送到各郡参考。

走出咸阳宫时,阳光正好。李婶看着街上渐渐多起来的楚地纹样织锦,激动得抹眼泪:“姑娘们的手没白裂,咱楚地的法子,真的能帮到更多人。”张阿伯把稻穗举得高高的,对路过的农官说:“明年关中也种稻鱼,保准高产!”

秦斩站在宫门外,望着楚地的方向。系统界面弹出新的提示:“‘楚地特色郡治方案’全国推广启动,各郡适配度评估中,民生预期满意度95%。”他想起寿春的织坊、云梦泽的河堤、学堂的童谣,突然明白——真正的典范,从不是写在纸上的模板,是长在土里、连着百姓日子的根,是楚地的稻香,是咸阳的钟声,是天下百姓都能笑着过日子的答案。

后来,咸阳的市集里,多了按斤称的水果摊,李婶的桑椹糕开了分店;咸阳的学堂里,孩子们读着关中律法,也唱着楚地童谣;咸阳的河堤上,木闸板按河流水势改了尺寸,再也没漏过一次。秦斩偶尔站在咸阳城头,看着往来的马车——有的载着楚地稻种,有的装着关中律法书,有的带着蜀地治水的图纸,突然觉得,那条“不一样的典范之路”,正从楚地延伸到咸阳,再延伸到天下的每一寸土地,每一片稻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