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116章 瓷罐订货(1 / 2)

白星慢悠悠地锁好门窗,铜锁扣“咔嗒”一声落定,“今儿可算能松快松快,带儿子”

她扯了扯衣角,脚步轻快地拐出巷口,晨光透过稀疏的树影洒在青石板路上,映得她鞋尖都沾了点暖融融的光。

街上静悄悄的,多数铺面还卷着门板,只几家卖早点的铺子冒起白汽,油条在滚油里“滋啦”作响,混着豆浆的甜香飘过来。

白星吸了吸鼻子,本想拐进去买个糖火烧,转念又想起正事——先找做小瓷盒的地方,再瞅瞅合适的铺子,

“听说这里还有个码头,有码头岂不是就有海?没有被污染的大海,应该很美吧”

末日前的大海蓝得像块没边的绸缎,风一吹就起皱,浪头卷着贝壳往沙滩上送,这会儿一想,心口都有点发痒。

正走着,迎面撞见个挑着担子的货郎,竹筐上的铜铃叮当作响。

白星赶紧拦住问码头怎么走,货郎放下担子歇脚,指了指南边:

“往那头走,过了三道桥再拐个弯,约莫得走半个时辰。”

“这么远?”白星咋舌,她原以为海县就那么大,摆摊的几条街,难不成还没摸到县城的边?

货郎嘿嘿笑:“夫人是新来的吧?咱海县看着紧凑,实则藏着不少地界呢。你往南走,越走越热闹。”

白星谢过货郎,边走边打量。路过一家杂货铺,门敞着,里头堆着些针头线脑、油盐酱醋,墙角还摞着几卷粗布。

她眼尖,瞥见柜台后头立着张泛黄的地图,赶紧走进去问:“掌柜的,这地图卖吗?”

掌柜的是个胖老头,正用算盘打得噼啪响,闻言抬头指了指:“旧的货,二十文一张。”白星付了钱,把地图铺在柜台上,借着窗棂透进来的光仔细看。

这一看,她不由得“嚯”了一声——地图上密密麻麻画着细线,胡同、巷子像蜘蛛网似的缠在一块儿,每个拐角都标着名号。

她手指在图上慢慢划着:摆摊的那几条街和她家的学堂,果然缩在地图最边缘,像贴在县城衣角的补丁;

往中间挪挪,红笔圈着的地方写着“聚福楼”“锦绣布行”“永丰粮行”,旁边还画着个银楼的小模样,想来是县里最热闹的去处;

再往南,紧挨着这些大铺子的地方,用墨笔写着“风情一条街”,旁边还画了个小小的戏台子,想来是吃喝玩乐的地界。

“原来我先前逛的,连县城的边儿都没摸着。”白星恍然大悟,折好地图揣进怀里,心里头的兴致更足了。

她顺着街往里走,渐渐瞧见些开了门的铺子,这边的铺子明显高大上许多,绸缎庄的伙计正往门楣上挂幌子,酒楼上的小二站在台阶上吆喝,

空气里飘着脂粉香和胭脂铺的甜香,跟边缘街区的烟火气截然不同。

走得渴了,她在街边买了碗酸汤,青瓷碗冰凉沁手,酸甜的汁水滑进喉咙,消了大半暑气。

正喝着,听见旁边两个姑娘说笑,一个说:“今儿裕丰楼新来了个唱小曲的班子,据说身段比上月那个还好。”

另一个接话:“可不是,听说那边的胭脂铺进了新花样,螺子黛比银楼的还亮呢。”

白星心里一动,脚步不由得往风情街的方向偏了偏。

但转念又想起码头,那片蓝得让人心颤的海还在南边等着呢。

她抿了抿唇,把酸梅汤碗递给摊主,拍了拍怀里的地图:“先去看海,回来再逛这儿。”

阳光越升越高,街上的人渐渐多了起来,车马声、叫卖声、说笑声混在一块儿,像支热闹的曲子。

白星走在人群里,看两旁的铺子渐渐变得精致,窗棂上雕着花鸟,门帘绣着缠枝莲,连石板路都比边缘街区的平整些。

她心里盘算着:做小瓷盒的作坊说不定不在中间的商业区,找铺子的话,要不在风情街附近?要么往热闹处挪挪,说不定能多些生意。

越往南走,风里渐渐带了点咸腥气,白星知道,离码头不远了。

她加快脚步,心里头那点期待像揣了只小雀,扑腾着要飞出来——那片阔别多年的海,终于要再见到了。

海风裹挟着咸湿的气息扑面而来,白星站在青石板铺就的码头上,望着眼前壮阔的景象不由得怔住了。

原以为只是个寻常码头,没成想竟是这般规模——灰褐色的礁石在岸边绵延数里,被海浪冲刷得光滑如玉,

几艘三层高的楼船正缓缓靠岸,船身两侧的木桨随着船夫的号子整齐划动,溅起的水花在阳光下折射出细碎的金芒。

码头上的喧嚣像潮水般涌来,挑夫们扛着沉甸甸的货箱在人群中穿梭,粗布短褂被汗水浸得透湿,黝黑的脊背上汗珠顺着肌肉的沟壑滚落。

几个赤着脚的纤夫正弓着身子往前拽,麻绳深深勒进他们古铜色的肩头,发出“嘿哟嘿哟”的号子声,那声音里混着喘息与力道,将一艘中型商船稳稳拉向岸边的泊位。

船身刚一停稳,舱门便“吱呀”一声被推开,穿着粗布麻衣的水手们扛着一筐筐海鲜往岸上运,竹筐里的梭子蟹还在张牙舞爪,银闪闪的带鱼堆叠着,腥甜的海味在空气中弥漫开来。

白星顺着人流往前走,目光被远处几艘挂着彩色风帆的大船吸引。

那些船身雕着繁复花纹,帆布上印着看不懂的异域图腾,几个高鼻梁、蓝眼睛的外国人正站在甲板上指指点点,他们穿着束腰的呢子外套,袖口绣着精致的金线,与周围穿着粗布衣裳的渔民形成鲜明对比。

“这时代竟已有海外贸易了?”她喃喃自语,忽然想起昨晚客栈掌柜说的话——如今海运畅通,南边的瓷器、丝绸顺着海路能卖到极远的地方,而海外的香料、宝石也会随着商船涌入。

正看得出神,身后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一个挑着担子的小贩差点撞到她身上,忙不迭地道歉:“姑娘对不住,实在是赶时间——”

白星侧身躲开,才发现小贩的担子两头各挂着个竹篮,里面盛满了刚上岸的海蛎子,壳上还沾着湿漉漉的海草。

她往旁边挪了挪,目光落在码头附近的街市上,那里竟是另一番热闹景象。

沿街的摊位几乎都摆着各式海产,竹筛里的虾米晒得通红,铁丝架上挂着风干的鱿鱼,几个妇人蹲在摊前挑拣海虹,指尖沾着海水还在讨价还价。

卖鱼丸的摊子前飘着白雾,老板用长柄勺舀起滚烫的鱼丸往碗里装,撒上翠绿的葱花,引得路人纷纷驻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