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112章 海神节(2 / 2)

“哎哟,你这外来的妹子,连海神节都不知道?”李婶像是听到了什么稀奇事,直起身子往她这边凑了凑,张婆子也挪了挪板凳,显然也乐意听个热闹。

李婶清了清嗓子,往地上吐了口唾沫,这才慢悠悠地说:“咱海城啊,依着海吃海,海神节就是给海神爷贺寿的日子。老话儿说,海神爷管着风浪,保着渔船,每年这时候拜一拜,往后一年都能顺顺当当。不过啊——”

她话锋一转,眼睛亮了亮,“这日子对咱凡人来说,可不单是拜神。”

她往东边指了指,那边是海城最热闹的东大街:“打从七十年前起,老知府就定下规矩,海神节要连过七天。头三天是拜神,渔民们抬着海神像游街,家家户户门口摆供品,香炉里的烟能飘到云上去。到了后四天,就成了‘相看日’。”

“相看日?”白星重复了一遍,指尖无意识地抠着木案的纹路。她想起古代的规矩,男女婚嫁都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哪有在街上相看的道理?

“可不是嘛。”李婶笑得脸上的皱纹都挤到了一块儿,“适龄的姑娘小伙儿,都得往街上走。姑娘们穿得花红柳绿,头上插着绢花,手里捏着新绣的帕子;

小伙儿呢,要么挎着新打的鱼篓,要么提着刚买的绸缎,就盼着能瞅上个顺眼的。”

张婆子在一旁补充:“要是姑娘瞧上了小伙儿,就偷偷把帕子往他跟前递;

小伙儿要是相中了姑娘,就托人去问她家的门牌号。转天一早,媒婆准能踏破门槛。

去年城西的陈家姑娘,就靠一朵并蒂莲绢花,被绸缎铺的少东家瞧上了,现在日子过得蜜里调油呢。”

白星听得想起船上的老艄公说过,海城的姑娘最是爽朗,原来连婚嫁都这般直接。

她望着东边的东大街,仿佛已经能瞧见半月后的景象:

红绸子挂满柳树,姑娘们的笑声混着海浪声,绢花的影子落在青石板上,被晨光拉得老长。

“所以啊——”李婶拍了拍她的胳膊,“这节骨眼上,布料、胭脂、绢花,哪样不是俏货?你看我这绢花,昨儿刚运到,就被北街的王媒婆订了五朵,说要给相中的姑娘当添头。”

她拿起一朵水红的绢花,往白星鬓边比了比,“你瞧,配你这白脸,多俊。赶明儿海神节,你也插一朵,保不齐能遇着个好人家。”

白星脸一红,忙低下头去整理胭脂盒:“李婶您取笑我了。我都生娃了。”

“说起来,你这胭脂卖多少钱?”李婶终于注意到她的摊子,伸头往木案上瞅。

“一两一盒。”白星指了指盒底的小刻度,“这里头的膏子,天天用,能用上个把月,久不久用,梦总好久”

“一两?”李婶皱了皱眉,“比我这绢花还贵?”

“您这绢花是俏货,我这是实在东西。”白星拿起一盒胭脂,用银簪挑了点膏体,往手背上抹了抹,“您看,不浮粉,还润唇。我用的都是好料,张婶还试了,不过她今天没支摊。”

李婶“那我来晚了,张姐她闺女也有十五了,应该也要相看了,听说她不打算租摊位了,昨儿最后一天。”

一旁的张婆子“我来的时候,小张也是刚离开,我就说她今天气色怎么那么好呢,原来是试了胭脂,”

白星“那李婶我一会也给你试试?”

李婶“可以吗!”

白星“当然可以,就当做我的招牌了,也让人家看看我的东西,”

李婶“行,你等我摆好我的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