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馆的!米两吨二,白菜要疯了,三十筐!”
“我那片区老太太多,山货订得特别多,榛蘑猴头菇我都怕仓库会没货!”
一片嘈杂里,佐藤浩也闷不吭声地挤到桌子边。他还是那副木讷样子,脸冻得发青,眉毛头发都挂着霜。
他也不说话,从怀里掏出个用厚油纸包了好几层的小本子,小心地解开绳子,把本子摊开在桌面上一个稍微空点的地方。然后,他就那么杵在那儿,眼巴巴看着负责登记的文书兵。
文书兵赶紧拿过去翻。本子上字迹工整得像刻出来的,一笔一划,门牌号、姓名、货物种类数量,分门别类。
最港西区…十八户…大米…两千一百斤…土豆…五百斤…小杂鱼干…要得多…嗯,都按了手印。”他抬头冲曹德宝点点头,“浩也这份,实在。”
浩也听见念完了,像是完成了个大任务,肩膀微微松了点,依旧没吭声,只是默默地把油纸又一层层裹回本子上,揣进怀里最贴身的地方。
曹德宝看着眼前这乱哄哄却又生机勃勃的景象:良子兴奋发亮的眼睛,浩也那裹得严严实实的订单本,办公桌铺了满桌的订单笔记本,还有那业务员们。
他嘴角那个燎泡似乎不那么疼了,一股滚烫的东西从脚底板直冲脑门。
他用力清了清嗓子,那声音有点哑,却带着前所未有的力道,盖过了屋里的嘈杂:
“都听见了?米!菜!山货!还有人家找上门了!要多少?十吨起步!浩也,把你那稚内港的单子再给我看看!良子,札幌还能不能再挖挖?文书!赶紧的,把新单子汇总!卡车!卡车得加派!都动起来!咱们的‘新战场’,开张了!”
夜幕降临,在驻军不远处小镇的一个居酒屋内,这是驻军帮一个遗孤家属开办起来的小酒馆。
里面正热闹着,门口又传来动静,还夹杂着几句带着浓重关西腔的日语。
高桥明带着曹德宝走进了这家居酒屋。他头发被吹成了鸟窝,脸上却红光满面,带着点压不住的得意。
他朝着居洒屋最里头,两个穿深色和服、外面罩着厚实羽织的男人。这两人一看就和居酒屋里其他人不一样,衣服料子讲究,脸上带着生意人特有的精明和谨慎,正不动声色地慢慢品尝着手里杯中的清酒。
“鸿池君!瞧我把谁请来了!”高桥明嗓门洪亮,他走到那两人面前,接过一个递来的一杯酒水,仰头喝完,一抹嘴,指着身后的曹德宝,道“驻军后勤科科长,你们要的货他能做主”
等曹德宝坐下来后,他又朝对面在躹躬的两人说,“他们是大阪来的!鸿池家的!正儿八经的百年老铺,酿清酒的!”
“这两位老板,是我在大阪城下町‘巧遇’的。我跟他们提了一嘴咱们基地的米,那价儿,那品质!他们当场就坐不住了!非要跟我过来亲眼瞧瞧,说要是真的…”
高桥明故意拖长了调子,眼神瞟向曹德宝,“他们鸿池家,想先订个十吨!试试水!要是成,往后就是大买卖!”
那两个鸿池家的人,其中一个年长些的,终于上前一步,对着曹德宝微微欠身,开口是带着大阪腔但还算清晰的汉语,透着商人的直接:“曹先生,鄙人鸿池勇次郎。高桥君所言…若贵处的米,真如所说,三百円一公斤,品质上乘…十吨,只是开始。我们鸿池家,在清酒酿造上,用量很大。”
他说话时,手指下意识地在宽大的袖子里捻动着,像是在拨弄无形的算盘珠子。大阪商人的嗅觉,对任何可能的利润缝隙,都像鲨鱼闻到血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