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548章 我看得更远(2 / 2)

“嘀嘀——”

院外传来汽车喇叭短促的鸣笛,送他去车站的车到了。

郑娟猛地站起身,动作干脆利落,没有半分拖泥带水。她“啪”地一声合上藤条箱盖,扣紧搭扣,稳稳地递到周秉昆手里。

周秉昆接过箱子,分量不轻,装着一个家的牵挂。

他深深看了一眼这间小屋——盛满了他从困顿到奋起的所有青春记忆,承载着当下最深的眷恋。

他俯下身,在郑娟光洁的额头上印下一个郑重而温热的吻。

“走了。保重身子!”

“你也保重!一路……顺遂!”

周秉昆转身,脊背挺得笔直,大步跨出房门,走进光字片五月那有些晃眼的、带着尘土味道的阳光里。

秘书张建军早已候在车旁,见状立刻上前接过藤条箱,拉开吉普车的后门。周秉昆最后回望了一眼那扇熟悉的院门和门边伫立的身影,弯腰钻进车厢。

汽车低吼一声,轮胎卷起一片泥浆,驶离了这片承载着困顿与坚韧的土地,载着周秉昆奔向一个更宏大、更复杂、也蕴含着无限可能的舞台——国家计划委员会。

车窗外,吉春低矮的房屋、灰扑扑的街道急速倒退。

周秉昆闭上眼,吉春的景象褪去,脑海中浮现的不是京城的车水马龙,而是计委那如山堆积的卷宗档案、烟雾缭绕中激烈的政策辩论桌、以及那些等待落笔的、关乎国家经济命运的决策文件。穿越者的记忆与现实的责任激烈碰撞:

他看过资料,去年龙国1236亿(含北疆特区)VS鹰酱1.2万亿、脚盆鸡3000亿。这巨大的鸿沟,是压力,也是必须追赶的目标。

那些发达国家精密高效的制造业与服务业体系,龙国还在农业与重工业的泥泞中跋涉,轻工凋敝,物资凭票,民生维艰。基础薄弱得像一张脆弱的纸。

鹰酱的微处理器已在孕育新的革命,脚盆鸡的电子与汽车技术狂飙突进。

而龙国,除了“两弹一星”撑起的脊梁,民用科技几乎一片荒芜,工业依赖仿制,科研体系孱弱,与世隔绝。这差距,不是一代,是几代!

虽然北机厂和北疆已撬动国内工厂技术的进步和扩散,但他总有种时不待我的感觉。

他攥紧了拳头,指节微微发白。一个清晰的念头在胸中燃烧:

经济政策司,就是撬动这沉重现实的支点!吉春拖拉机厂的成功,证明了集中资源、瞄准技术前沿、利用“先知”规避错误路线的可能;

图门江自贸区的实践,验证了开放市场、引入资本、激活劳动力的巨大能量。这些“点”上的突破,必须在“面”上升华为国家战略:

如何将北机厂(原拖拉机厂)的经验复制、推广?政策必须强力引导资源向技术密集、高附加值产业倾斜,尤其要抢占未来赛道——他脑中闪过“集成电路”、“精密机械”这些词。基础研究投入必须大幅增加,哪怕勒紧裤腰带。

图门江模式证明了开放的必要,但也暴露了风险。

政策司要研究如何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安全地引入外资和技术,同时建立强有力的监管和产业保护机制,防止沦为单纯的“血汗工厂”和市场倾销地。要成为先进技术的中转站。

脚盆鸡的市场被挤压只是开始,更广阔的世界市场需要规则铺路。

僵化的计划体制是最大的枷锁。如何在坚持核心方向的前提下,借鉴特区经验,在更多领域引入市场活力、尊重价值规律?

如何为像蔡晓光那样有才能的实干家创造空间,打破论资排辈和条条框框?这需要精细而大胆的制度设计。

光字片的泥泞道路、凭票供应的窘迫,是绕不开的痛。

政策必须考虑如何将经济增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民生改善——更多就业机会、更丰富的物资供应、更好的基础设施。这关系到亿万普通人的饭碗和尊严,是国家稳定的基石。

新的战役,已然打响。这不再是一个厂长或特区负责人的冲锋陷阵,而是要在国家经济运行的棋盘上,运筹帷幄,落子布局。

胸中那团混合着巨大压力与澎湃激情的火焰,烧得更旺了。他有后世的经验,他站的更高,他得承担起更大的责任。

他缓缓睁开眼,目光锐利如刀,投向车窗外飞速掠过的、尚显贫瘠的广袤大地。

蓝图已在心中,剩下的,就是用智慧和胆魄,在这历史的十字路口,为这个古老而坚韧的国家,搏出比后世更广博的未来,至少不憋屈!至少精神文明能跟得上物质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