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545章 为“一念之间”大大加更!(1 / 2)

1972年2月初,凛冽的寒风如刀割般刮过渤海湾。龙国驻军部队在军港整齐集结,一艘艘军舰威严地停靠在码头,舰身被冰冷的海水拍打着,发出沉闷的声响

周秉义身着笔挺的军装,身姿挺拔,站在指挥台上,目光坚定地注视着即将出征的部队。

这支驻军部队,规模五百人。结构清晰地反映着的“非战”思路:

工程兵营(200人),骨干来自首都军区直属工兵团和东北建设兵团的基建尖兵,携带全套建筑机械和勘测设备。他们是基地建设的绝对主力。

后勤保障与医疗连(150人):包含炊事、运输、仓储、医疗分队,确保部队自给自足和基本医疗保障。

海军陆战队加强排(80人):精挑细选的护卫力量,负责基地核心区域警戒、要员保卫及应对突发低烈度冲突。装备精良,训练有素。

行政、翻译与联络分队(70人):这才是这支驻军部队的中坚力量。

人员构成复杂:有精通日语、俄语的军校毕业生;有在东北日侨管理所有过工作经验的干部;

有从北疆和北机厂抽调过来的经济干部。

还有擅长经济、贸易、宣传的原地方人员;甚至还有几名精通机械、电器的技术员。他们的任务远超军事范畴。

“同志们!此次任务意义重大,我们肩负国家重任,执行联合国决议、落实《波茨坦公告》的神圣使命,要在脚盆鸡建立驻军营地。

大家务必保持高度的纪律性和责任感!”周秉义的声音铿锵有力,在寒风中回荡。

“是!”士兵们齐声高呼,声音震天,士气高昂。

随着一声令下,军舰缓缓驶离港口,劈开波涛,向着脚盆鸡进发。

一路上,海浪汹涌,不断冲击着舰体,发出阵阵轰鸣。

经过数日航行,舰队终于抵达脚盆鸡的北海道稚内港。

港口外,几艘悬挂着龙国海军旗的护卫舰率先驶入,舰艏劈开灰白的浪涌,冰冷的炮口指向天际线,向世界宣告着龙国军队的威严。

在它们的拱卫下,一艘庞大的滚装船“昆仑山号”缓缓靠岸,巨大的船体摩擦着防撞桩,发出沉闷悠长的呻吟。

船舷放下,一队队身着71式冬季作训服的龙国士兵,踏着湿滑的甲板鱼贯而下。

他们队列严整,步伐沉稳,背负着统一制式的行军背包和折叠工兵铲,79式冲锋枪紧贴胸前。没有喧哗,只有军靴踏在金属跳板上的铿锵声,以及海风掠过钢盔的低啸。

周秉义站在舷梯旁,目光如鹰隼般扫视着陆续登岸的部队和码头上堆积如山的物资——预制板房构件、钢筋水泥、工程机械部件,还有印着“北疆农垦”字样的粮食麻袋。

此时,脚盆鸡当地的交接官员畏畏缩缩地走上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