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543章 江辽不能乱(1 / 2)

省招待所五楼走廊空旷得能听见脚步回声,厚重的羊毛地毯吸尽了所有杂音,只有壁灯投下昏黄的光晕。

两侧房门紧闭,每隔十步便肃立着一名荷枪实弹的警卫,身姿如标枪般钉在阴影里,目光锐利,空气凝滞得如同铅块。

引路的工作人员在最里侧那扇厚重的雕花木门前停下,屈指极轻地叩了三下,旋即便无声地退至一旁。

门从里面拉开一道缝隙,暖黄的光线泻出,带着淡淡的檀香气息。周秉昆深吸一口气,迈步而入。

套房客厅比想象中阔大。墨绿色天鹅绒窗帘垂地,隔绝了窗外的风雪。

天花板上吊着的白炽灯洒下清冷的光,照亮了中央一张宽大的红木会议桌。

桌边只围坐着六人,却仿佛凝聚了千钧重量。

居中主位,正是上院副组长苏成九同志。他并未穿惯常的深色中山装,而是一件洗得发白的灰色棉布罩衫,领口扣得一丝不苟。

清癯的面容上架着一副黑框眼镜,镜片后的目光沉静如水,正用一支磨损了棱角的旧钢笔,无意识地轻敲着面前摊开的牛皮纸文件夹。那“笃、笃”的轻响,在过分寂静的房间里异常清晰。

见他进来,苏成九停下敲击,抬眼看过来,嘴角牵起一丝极淡、却极有温度的弧度:“秉昆同志,风雪夜行,辛苦了。”

声音不高,带着南方口音的温润,却有种抚平躁动的力量。

“苏副组长。”周秉昆立正,声音沉稳。目光快速掠过桌边其余五人:计委主持工作的余秋里同志,浓眉紧锁,指间夹着快要燃尽的烟卷;外交部的陈部长虽未亲至,但主管条法司的赵副部长正襟危坐,面前摊着厚厚的卷宗;

还有三位面生的同志,气质沉凝,显然是核心部门的关键人物。

无形的压力弥漫在温暖的空气里,比窗外的寒风更甚。

“坐。”苏成九指了指左手边一张空着的藤椅。

周秉昆依言坐下,脊背挺直。余秋里掐灭了烟蒂,开门见山,声音洪亮带着金属般的铿锵:

“秉昆同志,你报上来的人事调动方案,上面议过了,原则同意!蔡挺凯同志的事,”

他大手一挥,仿佛要驱散什么不洁之物,“纯粹是有人借题发挥,兴风作浪!工作组的人已经去接了,江辽省委的干部,这几年领着大家勒紧裤腰带搞建设,成绩是铁打的事实!谁想鸡蛋里挑骨头,趁机摘桃子?门儿都没有!”

话语掷地有声,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驱散了房间里最后一丝凝滞。

苏成九微微颔首,目光重新落在周秉昆脸上,带着长辈般的和煦探究:“秉昆啊,北疆特区,是你们江辽省干部合x托起来的聚宝盆,如今百业待兴,正需大展拳脚之时。

蔡挺凯同志经验丰富,老成持重,这我们都理解。但为什么不推荐些更年轻、更有冲劲的同志去闯一闯呢?比如蔡晓光同志…,说说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