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息时钟显示14:25时,光谷老师的能量探测仪突然发出柔和的蓝光——这是预设的实验阶段转换信号。
他抬手激活教室中央的全息投影球,各组实验数据瞬间汇聚成动态星图:“注意看,初一组的酸碱反应能量转化率已达89%,而高二组的风力发电机仍卡在理论值的62%。”
星图中代表高二组的节点开始闪烁红光,“看来某些小组需要‘能量补给’了。”
雨星的学习机同步弹出提示:“跨组协作任务解锁:能量链互补计划”。
她指尖在面板上轻划,将自己的实验台权限临时共享给高二组:“或许他们需要看看‘分子振动频率’与‘叶片共振’的关联数据。”
“正如孙雨星同学的权限共享所示,”光谷顺势接过话头,全息星图突然重组为能量网络,“现在请各组将实验数据上传至共享池——初一B组的电磁感应数据,可能正是高二组破解叶片共振的关键。”
话音未落,孙悟饭的学习机已收到雨星推送的文件包:《那美克星飞船翼型与地球风力发电机的结构类比》。
他抬头时,正对上雨星悬浮在半空的身影:“第3片叶片的攻角偏差0.3度,参考文件第7章的‘流体力学修正公式’。”
全息投影中,碳纤维叶片的三维模型突然泛起淡蓝色光纹——那是雨星用校长权限调出的「龙族能量传导阵列」模拟图。
海德快速敲击键盘,当数据输入完成时,扇叶突然发出低沉的嗡鸣,学习机数据流刷屏:“效率提升47%”。
“这结构……”他惊讶地放大接口处的能量流轨迹,发现其螺旋形态竟与雨星共享文件中的飞船翼型完全吻合。
“能量传导的本质是‘路径优化’。”雨星的声音透过全息广播传遍教室,“就像古那美克语中‘流动’与‘凝固’词根的组合,分子键的排列方式决定能量传递效率。”
光谷老师适时补充,探测仪的光屏上悄然记录:“少主将语言学模型迁移至材料科学,思维跨度突破常规认知”。
他刻意加重了“孙雨星同学的跨学科联想”几个字,眼底的赞叹几乎藏不住。毕竟,能在缺课三天半后精准调用学院数据库第17卷冷门文献的6岁校长,全星际也仅此一位。
全息时钟的指针刚划过15:00,光谷已捧着银色实验箱快步走到雨星面前,探测仪的光屏还在循环播放“魔之第三眼”的能量频谱。
“少主,您带回的样本能量场波动异常,是否允许我在理科教室进行初步解析?”他刻意压低了声音,但“魔之第三眼”五个字还是让周围收拾实验台的学生竖起了耳朵。
雨星指尖轻点悬浮的课程表,将“武术高级班”的自习权限临时切换至理科教室:“我通知他们带作业过来,正好用实验间隙写。”
走廊里瞬间涌出选课的学生潮。
海德背着画板追上国千代:“高级艺术课的全息模特今天是‘星尘形态’,再不走就错过课前调试时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