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东回到山城老家,仔细想了想自己还有什么心愿未了,可左右想不出自己这个境界了还有什么是做不到了,于是他决定都尝试一番。
杨东不缺钱,因为他会“点石成金”术,这原本是一门极为高深的炼器功法,是仙人炼器时用来升级材料用的,但在杨东手中却变成了纯粹的“印钞机”。
只是杨东的日常开销极小,除非特殊情况,一般状态下的消费能力连狗都不如。
夕阳的余晖斜照在五金店斑驳的招牌上,“刘大福五金建材”几个褪色的红字在暮色里显得格外陈旧。
杨东推开玻璃门,门框上的铜铃“叮当”一响,正在柜台后算账的刘大福抬起头,眯着眼打量了一下这位熟客。
“哟,小杨老板,又来处理‘废料’啊?”刘大福咧嘴一笑,露出一排被烟熏黄的牙齿。
他早就习惯杨东隔三差五带些稀奇古怪的金属来卖,只是今天,杨东手里提的不是往常的铜线铝块,而是一个沉甸甸的布袋。
杨东把布袋往柜台上一放,金属碰撞的闷响让刘大福眉毛一挑。
解开绳结,里面滚出七八块黄澄澄的金锭,每一块都方方正正,边缘光滑得像是机器压铸的,但表面却没有任何厂标或编号。
“嚯!”刘大福捏起一块掂了掂,沉甸甸的,比普通金砖还要压手。
他掏出随身的老式放大镜,仔细检查了一遍——成色极好,没有杂质,甚至比银行里收的金条还要纯净。
“小杨老板,你这金子……哪来的?”刘大福试探性地问了一句,但眼神里并没有太多怀疑,更多的是惊讶。
杨东笑了笑,随口道:“祖上传的,最近缺钱用。”
刘大福点点头,没再多问。
他在山城做了三十年生意,见过不少怪事,有些人家里藏着老物件不稀奇。
更何况,杨东虽然神神秘秘的,但从没坑过他,杨东已经是熟客了。
刘大福从抽屉里翻出电子秤,把金锭一块块放上去称重。
杨东靠在柜台边,目光扫过店里堆积如山的五金件,心想:“这老板倒是实在,换成金店,怕是早就报警了。”
“总共……2.3公斤。”刘大福咂了咂嘴,“按今天的金价算,大概值个一百多万。”
杨东摆摆手:“不用那么多,你看着给就行。”
刘大福一愣,随即哈哈大笑:“杨老板,你这是瞧不起我老刘啊?该多少就是多少!”
他掏出计算器按了几下,又翻出手机查了查实时金价,最后道:“这样,我给你转120万,多的算我们的交情……只是以后再有这种好货,记得找我老刘出手!”
杨东掏出银行卡——一张普通的储蓄卡,上面还贴着褪色的卡通贴纸,看起来像是用了十几年。
刘大福一边转账,一边忍不住问:“杨老板,你这金子……以后还有吗?”
杨东嘴角微扬:“有,但不会太多。”
刘大福搓了搓手,咧嘴笑道:“那行,你啥时候想卖,随时来找我!”
转账完成,杨东看了眼手机短信,确认到账后,随手从柜台边的糖果罐里摸了一颗薄荷糖,剥开丢进嘴里。
“走了,刘老板。”他挥了挥手,推门离开。
玻璃门关上后,刘大福拿起一块金锭,对着灯光仔细端详。
奇怪的是,这金子摸上去比普通黄金更凉,而且表面隐约能看到某种细密的纹路,像是被什么东西刻上去的。
“这玩意儿……不会是文物吧?”他嘀咕了一句,但很快又摇摇头,“算了,反正不是偷的抢的,管他呢!”
他拉开保险柜,把金子一块块码进去,心里盘算着明天去银行换成正规金条。
而门外,杨东的身影早已消失在暮色中,只有五金店门口的铜铃还在微风里轻轻摇晃,发出“叮当”的轻响。
杨东卖金子得了一百二十万,他买了很多东西回去改善住在老小区的父母的生活,还想买一套大别墅。
暮色渐沉,老小区的路灯一盏盏亮起,昏黄的灯光照着斑驳的墙面。
杨东拎着大包小包站在单元楼下,塑料袋里装着最新款的按摩椅、智能药盒、进口保健品,还有一张刚签完的别墅认购合同。
杨母正在厨房熬粥,老式高压锅“嗤嗤”喷着白汽,见儿子拎着一堆东西进门,眉头立刻皱了起来:“又乱花钱!”
“妈,这按摩椅对腰椎好。”
杨东把东西放下,拆开包装,插上电试了试。
按摩椅发出轻柔的运转声,可杨父只是瞥了一眼,继续摆弄他那台用了快十年的收音机:“花这钱干啥?我这把老骨头,坐硬板凳才舒服。”
杨东又从袋子里掏出别墅的户型图:“爸,我在新区买了套带院子的,你们搬过去,空气好,还有电梯……”
“不去!”杨父直接摆手,“我在这住了四十年,街坊邻居都熟,去那鸟不拉屎的地方干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