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如此,煮茧脱胶、漂洗到缫丝环节,还是花了三天时间,织娘才基本掌握。
这时,织布机已经改良完毕。
沈淮让织娘试着织布。
“情况如何?”
“大人,织出来的布面比之前好多了。”织娘一脸兴奋,还拿以前的布做对比,“大人您看,布面比之前的紧实,光泽也比之前的亮,摸在手里,也没以前那般粗糙了。
按照布店的要求,应该能卖出去。”
沈淮听言,立即叫人拿去布店问问。
结果如织娘所讲,布料质量达到布店收购要求。
“大人,小的问了两家布店,他们都说这样的布面,一匹能给二两三钱到五钱左右,若是用秋蚕,织出其他花纹,能给到三两呢。”
两位织娘听言,很是高兴。
谢不二听着也很激动,“大人,成了。”
沈淮嘴角上扬,“春蚕茧一斤三十文,织一匹布大概需要三十斤到三十五斤左右,加上织布所耗的时间,价格还算公道。”
要知道,山蚕饲养,几乎不用什么成本。
对于农人来说,只花时间不花钱,就是纯赚。
毕竟他们一年到头,也不一定能赚到二两银子。
沈淮的话,大家很是赞同。
“改装织机的费用,大概是多少?”沈淮又问匠人。
一名老工匠上前回答,“回大人,踏板的木料可以自行准备,制作工费大概五六十文就能搞定,加上铜钩,应该百文左右。
实在没银子,导丝钩可以换成竹片或者骨片,费用更低。”
百文左右便能优化织机,对老百姓而言,咬咬牙也能改。
沈淮接着问,“皂角的用量如何?”
“按照一桶井水加半斤皂角来算,煮一百斤蚕茧,需要两斤皂角左右。”李文书翻着笔记说道,“皂角有野生的,上山采摘即可。
若是需求量大,没有野生的,也可以自行种栽一两棵,基本够自家用。”
煮茧脱胶,缫丝环节都没问题。
接下来就是染布了。
沈淮打算扎染,试试效果。
用的染料是比较常见的红蓝草和密蒙花,其汁液中加入少量的酒,再将扎好的布团进行浸泡。
许多人不明白,为何在里面加酒。
沈淮解释,“加酒之后,颜色会更鲜亮。”
酒中的酒精,起到助染、固色、调色泽的作用。
不过并非所有植物染料,都需要加酒。
有的加醋或者加碱液效果会更好。
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红蓝草若是不加酒,很容易染出浅粉色,加了酒便能染出玫红色或紫红色,日后晾晒也不易变色。”
眼见侵染得差不多了,沈淮指挥人把布团拿出来清洗。
“还真是哎。”
清洗出来的布,颜色呈玫红色。
扎染出来的花卉纹样,让布料看起来更有层次感,视觉也更丰富。
“这颜色看起来很富贵,那些贵妇定会喜欢的。”
密蒙花染出来的布,呈淡淡的黄色,看起来十分清新。
扎染出来的云纹,让布料看起来更柔和灵动。
“这个颜色很适合年轻的姑娘,她们穿起来肯定好看。”织娘满脸激动,“知府大人,这些也要教我们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