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淮来到堤坝入口,在众人的视线中,抬手,掀开红布,推开闸门,进入大坝。
验收仪式正式启动。
钱同知、吴通判、主薄、六房掌事、工匠的等人,紧随沈淮身后。
被邀请入内的还有府学司教、讲正以及七名学生代表;经常参与捐款的梁家父子、金家主、柳家主和吕家主等人;百姓呢,谢不二随机点了三人。
新筑的堤坝,比旧坝要大得多。
新堤坝长度大约有三百七十米,坝顶宽四米,高十二米。
站在坝顶往下看,有种身处悬崖边缘的感觉。
但是大家一点也不怕,反而觉得新堤坝很宏伟,很大气。
自豪感油然而生。
从今往后,他们青阳也是有大坝的郡了。
“机会难得,好好体验。”府学司教对身后的学生代表说道,“别光顾着兴奋,好好观看,说不定日后你们会用上也说不准。”
有个词叫现学现用。
亲眼看过,才印象深刻,思考起来也有依据。
几位学子连连点头,表示自己会好好体验。
走在最后边的几名百姓,嘴里哇个不停。
他们不识字,词汇匮乏,除了‘哇’,就是气派。
“这里有多深?”
沈淮站在堤坝中央,指着
“大约五丈(十五米)。”吴通判说,“从这里到河面,是最深的,后面开闸放水,河面估计还会再降。”
开闸之后,水流冲击河面,时间久了河床会下降。
“时间久了,河床下降,对坝体不利。”沈淮说,“后续在坝脚处铺设几排竹笼石,减少水流对河面的冲击。”
吴通判点头应了句“是”。
沈淮继续沿着堤坝行走,时不时检查夯土是否均匀,有没有裂缝或者空洞。
从一头走到另一头,都没有看到起砂或者鼓包,说明堤身是合格的。
走到坝底,沈淮让人用长铁杆插入堤身,再拔出看泥土的紧实度。
“钎孔未塌陷,泥土也紧实,说明夯筑达标。”沈淮拍了拍手上的泥土,又去堤基挖土。
如果挖到硬土,说明基底是结实的,若是没有挖到硬土,说明基底不牢靠。
修筑之前,他就多次强调,要修筑百年之堤,而非几年就坍塌的豆腐堤坝。
若是连合格都达不到。
说明吴通判没有好好建工,工房没有按照要求去实行。
但是,这些问题都不存在,
因为,堤身是合格的。
接着是量尺寸,堤坝的长度、高度、宽度均与设计的基本相符。
“准备试水。”沈淮出声。
“是!”工房掌事很激动,仰着头就对着上面喊,“左侧水闸准备。”
早已就绪的几个大汉,在水吏的指挥下,奋力打开左侧水闸。
哗啦啦。
水流冲出闸道,落到堤底,水花四处溅起。
“哇……”
“嚯……”
堤坝上,同时出现几种声音。
大家看着奔腾而出的水流,觉得十分壮观。
梁听白被水溅了一身,却激动的跳起来。
“爹,成了,坝成了。”
“看见了。”梁家主也很开心,但很克制。
吕家主鼻孔哼了一声,走到另一边。
酒商柳家主见状,看了旁边的金家主一眼。
金家主却笑问,“柳家主觉得这堤坝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