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271章 齐亲王给皇上写奏折,皇上查明真相(2 / 2)

与此同时,齐亲王深知高宇可能会因为走投无路而狗急跳墙,对那些被收押的相关人员下手。因此,他当机立断,加强了对这些人的看守力度,确保他们的安全,绝不能让高宇有可乘之机。

最后,齐亲王在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将这背后隐藏的巨大阴谋彻底揭开,让真相大白于天下。

齐亲王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再次提起笔来,将自己的想法和建议一一写在奏折之上。他的字里行间透露出对国家大事的关切和责任感,每一个字都显得那么认真和庄重。

写完之后,齐亲王小心翼翼地将奏折折叠好,装入信封,然后唤来另一名心腹侍卫。他郑重地将信封交给侍卫,并嘱咐道:“此信事关重大,务必以最快的速度送往京城,不得有丝毫耽搁。”

与此同时,在京城的朝堂之上,高宇也没有闲着。他暗中联合了几位与他关系密切的大臣,一同在朝堂上大肆宣扬齐亲王的所谓“恶行”。他们绘声绘色地描述着齐亲王的种种不是,企图让皇上对齐亲王产生不满和怀疑。

皇上坐在龙椅上,面沉似水地听着高宇等人的言辞。他的心中虽然有些疑虑,但对于齐亲王的为人,他还是比较了解的。齐亲王一向正直,对朝廷忠心耿耿,绝不会无端地去诬陷他人。

然而,高宇在朝中的势力也不容小觑。他的一番话,让皇上不禁陷入了沉思。皇上决定先对齐亲王的奏折进行仔细研究,再做进一步的判断。就在皇上犹豫不决的时候,突然有太监来报,说是齐亲王的第二份奏折已经送到了。皇上一听,心中一紧,连忙让人把奏折呈上来。

他打开奏折,仔细阅读着里面的内容和齐亲王的分析,越看脸色越是阴沉。原来,齐亲王在奏折中详细列举了高宇的种种罪行,并附上了确凿的证据。皇上看完后,恍然大悟,

他毫不犹豫地当即下令,将高宇立刻关押起来,等候进一步的审讯。这个消息很快就传遍了宫廷内外,尤其是高宇的那些党羽们,得知这个消息后,他们顿时慌了阵脚。

这些人平日里依仗着高宇的权势,作威作福,如今高宇被抓,他们自然感到惶恐不安。其中有几位心思比较活络的,更是心生一计,妄图营救高宇,并打算伪造证据来反咬齐亲王一口。

于是,他们不惜花费重金,买通了几个狱卒,准备趁夜劫狱。然而,他们却不知道,皇上对此早有防备。在得知高宇被关押后,皇上就暗中安排了一批高手潜伏在狱中,以防有人劫狱。

当那些党羽的人趁着夜色悄悄潜入大牢时,他们还没来得及动手,就被早已埋伏好的高手们一举拿下。这些人最终落得个被一网打尽的下场,而高宇的命运,也在皇上的一念之间被彻底决定了。

通过高宇党羽劫狱这一事件,皇上终于看清了高宇及其党羽的真实面目,他们的所作所为简直就是丑恶至极。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齐亲王在处理这件事情时展现出了卓越的处事能力,这让皇上对齐亲王更加赞赏有加。

皇上当即下令,要彻查高宇一党,绝不姑息任何一个参与这场阴谋的官员。于是,一场大规模的调查行动迅速展开,那些与高宇勾结、妄图谋取私利的官员们纷纷被揪出,他们的官职被尽数罢免,并且还要接受严厉的问罪。原本高宇是要被皇上处以极刑的,然而皇上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念及高宇的伯父高惠丞相当年在朱凤的逼迫下,不得不含冤认罪,甘愿伏死,心如刀绞。最终,皇上决定将高宇发配边疆,让其在那荒无人烟的边疆,如牛马般终身为奴,以赎其罪。

这场由灾荒引发的大阴谋,在齐亲王的不懈努力下,终于被揭开。百姓们得知真相后,对齐亲王感激涕零,纷纷称赞他是贤王,是百姓们的大救星。

然而,面对百姓们的赞誉,齐亲王并没有丝毫的骄傲自满。他深知,灾区的重建工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很多困难需要去克服。于是,他毅然决定继续留在灾区一段时间与百姓们共同度过这个艰难的时期。

就在齐亲王在青枫城的临时安置点忙碌时,他收到了一封来自皇上的密信。信中详细地讲述了高宇背后的故事:原来,高宇的伯父,也就是原丞相高惠,因为受到凤郡王的牵连,被判处斩首之刑,整个家族也都被遣返回原籍。虽然高宇因为自身能力出众,在伯父之后又当上了丞相,但他心中一直对凤郡王、齐亲王,甚至是皇上都怀有怨恨之情。也正因如此,他才会与受灾地的官员们相互勾结,故意抬高米价,在灾荒时期大量囤积粮食,妄图借此大发国难财。齐亲王看着手中的信件,眉头微皱,若有所思地喃喃自语道:“还是朱凤引起的啊……”他的脑海中不断浮现出朱凤的身影和过往的种种事情。

如果不是朱凤当初犯下错误,也许就不会连累到无辜的岳父高丞相。高丞相一生清正廉洁,对朝廷忠心耿耿。由于朱凤的过错,高丞相却被迫为他背锅,成为了当年科举舞弊案的牺牲品。最终高丞相被皇上判处斩首示众的极刑。高丞相的家族也因此遭受了巨大的灾难。他们不仅被剥夺了官职和财产,还被遣返回原籍,从此失去了往日的荣耀和地位。

家族中的成员们纷纷陷入困境,生活变得异常艰难。曾经的富贵荣华如同过眼云烟,一去不复返。他们不得不面对现实,重新开始生活,但这对于习惯了奢华生活的他们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而高宇,作为高丞相的侄子,心中更是充满了愤恨和不甘。他亲眼目睹了家族的兴衰荣辱,无法接受这样的现实,他觉得自己的家族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他对朱凤的恨意与日俱增,同时也对那些坐视不管的人感到愤怒。这种怨念在他心中不断发酵,最终促使他做出了极端的行为。

齐亲王不禁深深地叹息一声,如果时光能够倒流,他真希望能够阻止朱凤的那些错误行为,避免这样的悲剧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