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关之前,长安在帅帐中对着巨大的舆图研究了两日,烛火彻夜未熄,最终确定了大军南下的路径,走上津路一道。
这条大约两百公里的陆路,曾是连接关中与商州的管道,虽然需要翻山,但好在路况平稳,已经是当下能寻到的最快路线了,哪怕不如漕运坦荡,却是眼下唯一一条能兼程南下出敌不意的生路。
三万大军拔营出关,绵延数里的队伍军容整肃,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
出潼关西门后,大军并未沿官道东行,而是折向西行,踏入了灞水河谷的山道。
河谷两岸峰峦叠嶂,林木葱郁,晨雾缭绕时,队伍如同穿行在仙境之中,可脚下的路却并不轻松
长安下令大军分成三队,前队由韩尚德率领,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清除山道上的落石与荆棘,中军承载粮草器械,行进稳健,后队由何存志压阵,防备意外和山中流寇。
大军抵达蓝田后,只休整了一个时辰便翻越崤山余脉,此时的道路开始陡峭。
大军如一条玄色的巨蟒,缓缓爬行在崤山余脉的脊背上。
虽是官道,但山道狭窄,仅容两马并行。
前锋五千精骑不得不下马前行,步兵与辎重营更是步履维艰,骡马喘着粗气,将辎重车辆一步步拉上陡坡,车轴发出不堪重负的吱呀。
斥候则如猎鹰般散入两侧山峦,警惕着任何风吹草动。
这段两百里的陆路,大军足足走了五日。
当商州城垣的轮廓终于在烟尘中显现时,许多兵卒已是满身尘土,鞋履磨破。
李昕带着十几个亲卫,行动速度比大军快很多,两日前就到了商州府衙,商州刺史看到对方出具的圣人手令和长安的手书,不敢有丝毫怠慢,匆忙备好了大军所需的鞋履等必用品。
在府衙备军需之时,李昕也没有闲着,照着长安提前给出的药方,寻遍了城中的药房制作药丸,用以防止和治疗晕船等病症。
因此当大军抵达商州城外时,长安下令待赤脚的士兵换好鞋袜后,各自携带好油纸分装的药丸后,即刻转向东南,朝着上津镇行进。
随着长安一声令下,全军轻装,辎重随后,很快就到了上津镇。
抵达上津镇后,眼前景象为之一变,浑浊湍急的甲水在山谷间咆哮奔腾。
依旧是亲卫和斥候先行,提前联络了镇上的船夫,此时数百艘漕船整齐排列在岸边,将士们有序登船,粮草器械也被小心搬运上船。
“弃马登舟!”一声号令下,训练有素的兵卒们迅速按建制登船。
战马被蒙上眼罩,费力地牵上特制的运马船,三万大军迅速化整为零,变为了一道水上长龙。
大军一旦进入甲水,速度顿时天差地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