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23章 痴情帝宠关我什么事23(2 / 2)

长安端坐主位,面色平静无波。

就在崔其骏的手指即将触碰到沙盘上,意欲拨拉那道代表潼关防线的木栅时,一道银光破空而至。

铿的一声轻响,一杆长枪的枪尖精准地挑在崔其骏的手腕下方,冰冷的枪头紧贴皮肤,迫得他猛地缩回了手。

崔其骏又惊又怒,顺着枪来的方向望去,只见长安不知何时已站起身,单手持枪,枪身稳如磐石,那双平静无波的眼眸此刻锐利如鹰隼,就那么盯着他,丝毫没有失手的意思。

“崔大人,”长安的声音压过了堂外呼啸的风声,“交接兵权乃是国之大事,既派您前来,定然携带了加盖印玺的圣旨。”

崔其骏手腕吃痛,脸色瞬间涨红,他本想借新帝威势强压长安,却没料到对方问的竟如此直接。

他只能辩解道:“陛下亲书手谕在此,难道还不够?”

说罢便从怀中掏出一卷黄绫,重重拍在案上,尔等不过是守关将领,竟敢对钦使无礼,莫非是想抗旨?”

长安缓缓收枪,枪尖划过空气带起轻响,目光扫过那卷黄绫,一字一句道:“手谕虽为真,却无玉玺,没有印玺的手谕如何能作数?”

这话如惊雷炸在堂内,众人瞬间哗然。

崔其骏脸色瞬间由红转白,新帝在灵武仓促即位,哪里来的传国玉玺?

此事天下皆知,如今却被长安当众质问,无异于被狠狠扇了一记耳光。

恼羞成怒之下,他指着长安厉声喝道:“好个伶牙俐齿的李长安!分明是不愿交出兵权蓄意刁难!我看你根本就是心怀不轨,想借着潼关天险拥兵自重,图谋造反!”

这话一出,堂内气氛瞬间降至冰点。

崔其骏身后的十来个精锐甲士立刻上前一步,手按刀柄,目光警惕地盯着长安。

王猛等人当即怒喝:“你休要血口喷人!我家将军忠心耿耿!”

崔其骏却不理会众将,只是冷笑着看向长安,“忠心耿耿?若真忠心,为何见陛下手谕不跪?还敢口出质疑?”

“来人!”他转头对甲士下令,“此人身怀反意,意图拥兵对抗朝廷,速速将其锁拿,押往灵武交由陛下发落!”

甲士们应声就要上前,王猛几人齐齐挡在长安身前。

何存志的目光如寒刃扫过甲士,“谁敢妄动!”

“潼关将士只认玉玺加盖的圣旨,今日没有圣旨,谁也别想带走将军,更别想动潼关的一兵一卒!”

崔其骏环视堂内众将,声音带着蛊惑与威胁,“诸位将军,陛下乃天命所在,叛军都闻风丧胆!尔等莫非也要跟着此等逆贼,自绝于朝廷吗?此刻弃暗投明,陛下定然不计前嫌。”

王猛等人气得浑身发抖,手也按上了刀柄,只待长安一声令下。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堂外骤然传来一声高亢急促的传报。

“报——”

“圣旨到——”

众人皆是一愣,崔其骏更是脸色骤变,他万万没想到这个时候蜀中的圣旨竟然会来。

一名风尘仆仆的天使手持黄绫圣旨,在两名护卫的簇拥下疾步而入,目光扫过场内对峙的众人,最后落在长安身上。

“潼关节度使,镇国大将军李长安接旨——”

“潼关节度使长安忠勇可嘉,守土有功,总领潼关军务,一应如旧,任何人不得擅自干预。今允出关平叛,望卿不负朕望!”

圣旨展开,末尾那方鲜红的帝王大印显得格外刺眼。

不去看崔其骏难看的脸色,天使径直走向长安,将圣旨交给她,语气和蔼。

“……圣人还有几句体己话,让奴婢转告将军,”天使微微倾身,声音压低了些,却也足以让近处的崔其骏听清。

“圣人说,将军忠勇,朕素知之,今特令将军即刻率潼关精锐出关北伐,与灵武方面协同作战,望将军把握战机,务必尽快收复失地,扬我大唐军威。”

“臣领旨谢恩,必不负圣人重托!”长安双手接过圣旨。

内侍这才仿佛刚看到僵立在一旁的崔其骏,脸上露出恰到好处的惊讶,“咦?这不是随侍太子左右的崔大人吗,怎会在此地?”

他故作沉吟,随即恍然道,“莫非是太子……哦不,是陛下听闻潼关兵精粮足,特派先生前来邀李将军一同出兵,,共讨国贼?”

“若是如此,那可真是父子所见略同,陛下与上皇心意相通,实乃大唐之福啊!”

这一番话极其高明,真就是扇了一巴掌又给了一颗甜枣。

无视新帝的旨意,就是要让长安率领潼关军一起去平叛,但又对上皇这个名份做了妥协。

新帝已经登基了,现在再去天下人面前掰扯上皇不上皇的,太过愚蠢了,于是玄宗干脆就先退一步,继续抬出长安去争军功,为秋后算账积攒底气。

这个道理,天使传达的很清楚,在座众人也都听懂了。

玄宗如今就是要以太上皇的身份,明确授权长安总揽军务,出关平叛。

崔其骏若再坚持交接兵权,那便是公然违抗太上皇旨意,是僭越,是大不敬,会让新帝陷入不孝。

崔其骏胸口剧烈起伏,脸上青红交错,指甲几乎掐进掌心。

他死死盯着那卷明黄的圣旨,以及那方刺眼的印玺。

半晌,才从牙缝里挤出声音,“……内侍官明鉴,臣确是奉陛下之命,前来与李将军商议……协同平叛之事。”

每一个字都说得无比艰难,仿佛带着血丝。

他身后的甲士们也都收了招式,气势全无。

内侍笑容可掬,“如此甚好!那咱家便预祝李将军与崔大人精诚合作,早日克定叛乱,届时上皇定然不吝封赏!”

随后又看向长安,“李将军,平叛之事刻不容缓,还望将军早日整军出发,上皇在蜀中时刻盼着捷报。”

长安躬身应道:“潼关大军厉兵秣马多时,三日内便能出关。”

此刻,堂外的风雪渐息,一缕晨光透过窗缝照进堂内,落在长安手中的圣旨上,那鲜红的帝王大印在晨光中愈发耀眼。

潼关军的平叛之路,伴着关外凛冽的寒风与将士们滚烫的热血,就此轰然拉开序幕。

而天家父子之间的暗涌,也变得愈发汹涌湍急,如同潜藏于平静河面下的漩涡,随时都会掀起撼动大唐根基的惊涛骇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