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爱卿,何事启奏?”
这么多人面前,即便是他想拦也拦不住,只能眼睁睁看着宋应知当着文武百官面前开口。
“回皇上,微臣自从南海受了伤回来,便感觉精力大不如前,恐难再担尚书一职,臣年岁已到,特请皇上准许微臣告老还乡。”
说着,宋应知朝地上叩了一个响头。
“什么?宋大人宴辞官?!我没听错吧?!”
大殿内顷刻间哗然一片、议论纷纷,对宋应知要辞官一事大为震惊。
连赵明阳、苏澜之等人皆是一脸懵,他们并不知道宋应知眼眶辞官一事。
“宋爱卿,可是觉得朕亏待了你?”
皇帝眉头微皱,心中已有几分不悦,昨日他故意避着不见他,以为对方明白了他的意思,没想到今日竟还再提。
“皇上并无亏待微臣,只是臣年岁已高,加上身体不适,已不能再担任尚书一职,为国分忧,还请皇上成全。”
说罢,宋应知再叩一头。
“宋大人,您受百姓爱戴,对北夏一片赤心,这好好的,怎么就辞官了呢?!,”
殿上已有大臣坐不住,出列阻止。
“是啊宋大人,如今咱们北夏与西洋诸国来往密切,你比我们都了解夷人,你要是辞官了,谁来和他们谈判?”
“苏大人也精通西洋语言,有他在,不会出什么岔子。”
宋应知头也不回地说道。
苏澜之心中一凛,趁机上前附和。
“宋大人,本官虽略通西洋语言,但对诸多事务的处理经验远不及您,还望您能继续留任。”
“请宋大人留任!”
文武百官齐声劝道。
皇帝看着这一幕,内心五味杂陈,既嫉妒宋应知在百官中的影响,又满意他们挽留他的决心。
“宋爱卿,这尚书之位非你不可,此事莫要再提。”
“皇上,臣身体已经是外强中干,如今是心有力而余不足,求皇上准许臣归乡种田,安度晚年。”
宋应知固执地跪在大殿上,再次叩头,这次再也没抬起头来。
朝堂上安静万分,几乎能清晰地听到每一个人的呼吸声。
大家都明白宋应知这是铁了心。
良久,景由炽长叹一口气,起身离开龙椅。
“朕乏了,今日就到这里吧。”
说完,头也不回离开。
见主子走了,华柏赶紧扯着嗓子喊道:“退朝~”
天子都走了,宋应知再跪下也没多大意义,他抬起头,直至看不见景由炽的背影,才缓缓起身。
散朝后,赵明阳等人立刻围了上来。
“宋应知,你这尚书当得好好的,为何突然要辞官?”
赵明阳率先虎着个脸问道。
“就是,和我比起来,你那点猜疑算的了什么?老子直接被亲侄儿架空了权力,现在只剩下空壳子,我不也好好的?”
木秋跟着附和道。
“宋兄,北夏诸多事情都离不开你,还望三思。”
苏澜之三人轮番上阵,你一言我一语地苦口婆心劝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