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344章 为张氏守孝(1 / 2)

“也好,我姐姐这些年一直待在廉州,你也该回去陪陪她。”

宋应知回过神,侧身给两人各倒了一杯茶水。

“正好我也有件事要你帮下忙。”

见舅舅给自己沏茶,沈礼安赶紧走到宋应知身旁的椅子坐下,端起茶杯刚想抿上一口,听到宋应知的话后又放下茶杯。

“舅舅,什么事,您尽管说。”

“文弃这孩子打算从军,我打算送他去南海,你正好顺路,替我送他一程。”

宋应知将茶水一饮而尽,随后叹了一口气。

“唉……这京城,恐怕又有变故了,我不想让这孩子入亲军卫,免得被人利用,送去南海是最有利的。”

“舅舅放心,我定会送他到南海水师处。”

知道舅舅与江元七的交情,沈礼安很是赞同他的做法。

“明日,一早,我顺道来接他。”

宋应知微微点头,两人又因朝中局势聊了一会儿。

在宋宅用过午饭后,沈礼安刚打算开口离开,管家突然急匆匆地拿着书信跑入厅堂!

“不好了!老爷!老爷!”

二人一听,脸色骤变。

“管家,出了何事?!”

宋应知起身,向前走了几步,伸手接过管家递来的书信。

“老爷,巴里那边让人送信来了,说说老夫人、老夫人她走了……”

管家一脸悲痛地说道。

宋应知面色阴沉,快速打开信件,一目十行地将里面的内容看完。

信是宋应明写的,原来,得知宋应知脱离安全后,宋应明便带着人北上襄阳,从河西走廊回了巴里。

到了家才知道张氏不行了,撑着最后一口气只为了见孩子一眼,宋应明到家的当晚,张氏便安详离去。

得知张氏走了,宋应知说不出是什么心情,盯着信件看了许久,才哑着嗓子说道:

“礼安,明日不必来接文弃了,你外婆走了,我要带他回去守孝。”

“舅舅,外婆真走了?”

对于这个他一辈子没见过的外婆,沈礼安其实没什么感情,只是看舅舅面色不对,他也不好说些什么。

“嗯,你现在回去收拾行李,明天就出发去廉州,我明日也要回巴里。”

沈礼安微微点头,朝舅舅行了一礼。

“舅舅,礼安先回去了。”

人走后,宋应知立刻去了书房写了辞官信,让管家送去宫中,又派人去把宋文弃请回来。

“三伯,什么事这么着急?”

宋文弃本来是在镖局与宴庄练武,正痛快着呢就被人叫了回来。

本来还一脸不情愿,在看到宋应知脸上的表情后瞬间收敛。

“三伯?发生什么事了。”

宋文弃小心翼翼问道。

“你张奶奶去世了,你赶紧收拾收拾行李,咱们回巴里守孝。”

作为宋家的孙子,宋文弃得守孝百日,尽管不是亲生的,可他是记在他的名下,自然的遵守这个习俗。

“好!三伯,我马上就去。”

听到是奶奶去世,宋文弃内心一慌,随即快速转身回屋收拾行李。

因为要去南海,他的东西这几日全都收好了,此刻也不过是回屋提一下。

孝字头上一把刀,即便是天子也要为此让路。

宋应知辞官的奏折呈去宫中没多久,皇帝批阅的回信很快就被送到宋宅。

得到同意后,宋应知一刻不想耽搁,乘着马车,带着宋文弃立刻出了京城,从关外赶去巴里!

这次走的匆忙,等宋应知想起宴庄没跟来时,他们已经出了长城。

一路上,马车疾驰,车窗外的景色飞速掠过,但宋应知无心欣赏,一心只想着巴里的事。

靠在车壁上,宋应知整个人眼神有些空洞,脑海中不断浮现出在前山村生活的点滴。

伴随着张氏的离去,恩怨也一消而散。

“弃哥儿,你害怕回去吗?”

沉寂的气氛中,宋应知突然开口问道。

一旁原本专心致志看风景的宋文弃表情一愣,随即很快恢复自然。

“三伯,我不害怕。”宋文弃笑着摇头。

过去他表现软弱,只是因为软弱能让自己吃饱饭。

现在自己长大了,也有能力反抗,所以并不害怕自己的亲生父母。

“那就好。”

宋应知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

“回去后,先去见见你父母,之后便回家好好守孝,百日之后,我让宴叔来带你去南海。”

宋文弃重重地点头。

“我知道了,三伯,我会去的。”

马车在颠簸中继续前行,经过数日的奔波,终于抵达了巴里。

一进家门,浓郁的哀伤气息扑面而来。

宋应明等人都身着素服,神情悲痛。

“三弟,你可算回来了。”宋应明看到宋应知,眼眶泛红,情绪再也压制不住。

“以后,宋家只有我们兄弟俩了……”

“二哥,说什么呢,你有妻儿,有孙子,美满了。”

宋应知默默安慰,兄弟俩在庄子上聊了许久,下午才带着宋文弃前去祖坟祭拜张氏。

守孝的日子,总是孤寂和漫长的,宋应知在庄子的日子里,无所事事,就把自己出海的事迹一一记录下来,汇成一本游记。

这天一早,宋应知起床后又开始书写自己的海外游记,正值聚精会神之际,院子外突然传来一阵吵闹声。

宋应知墨笔一顿,一滴墨水瞬间滴在纸上,浸黑整页字迹。

皱着眉头将笔搁下,宋应知将废掉的纸揉成一团,扔进纸筒内,随后走出案桌,开门去往前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