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335章 炼金(2 / 2)

光凭这点夷人俘虏,三艘战舰何时才能装满?赵明阳急得原地跺脚!

“赵大人,咱们一开始抢他们的黄金,不就是看不惯他们肆意残害当地百姓吗?若咱们现在不放走这些矿木,那和这些夷人有什么区别?”

此言一出,赵明阳与苏澜之二人皆无话可说,宋应知见人冷静了,继续开口说:

“放心吧,我有法子让他们主动回来陶金。”

“什么法子?!”赵明阳眼睛一亮,赶紧追问。

“这里的人最缺的就是食物,咱们可以用食物代替酬劳来雇佣他们。”

“为什么不用金子?”苏澜之皱着眉问道,食物对于他而言,价格有些便宜。

“澜之,这里的土着民生活条件过于落后,黄金对他们而言,只是些金色的河沙,没什么作用,食物却能让他们活下来。”

金子在这个地方没有任何价值,原住民需要的是食物,是可以活下去的方法。

为此,宋应知这才想了这个法子,让当地的土着民用金子来换取粮食。

消息传到土着民的耳中,前来陶金的人竟比以往还多。

这几乎成了土着民获取食物的唯一途径,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涌入金矿区,整个流域人山人海。

有的土着民已经不满足于河流中这点儿小利,往河流上游走,寻找真正的金矿。

短短半年时间,三艘战舰的金矿装得满满当当。

“这速度会不会太快了?”望着满仓金灿灿的沙金,赵明阳嘴角不自觉咧开,笑得见牙不见脸。

“时间还早,商人的船只还没造出来,不如咱们将这些金矿提炼吧。”

为了能带走更多的金矿回到北夏,一个想法从脑海中冒出,宋应知决定就地炼金。

这个时期的亚马逊流域有大量河沙金,体积小,杂质少,再通过高温熔炼后,纯度能达到百分之八十以上。

“你是说炼金?”苏澜之心中一惊,随即又反应过来,这里不是北夏,没有人追究私自提炼金矿一事。

“宋兄,这个法子好!”

如此一来,就能带更多的黄金回北夏。

想要炼金,建窑是必然的,万幸这次出海,他带了楚北和一众工部的人,有他们在,加上原住民的帮助,炉窑很快建了起来。

那些被装进战舰里的沙金再次被水师搬运下来,经过高温融化后,炼制成一条条金灿灿的金条。

随着金矿的产量增加,渐渐的,港口的炼金窑规模逐渐扩大。

为了解决食物的问题,宋应知与一众商人再次拾起种田的老本行,带着当地的土着民砍树造屋、开垦农田、播种粮食蔬菜……

到达巴西的第二年,港口初步形成小规模城镇化,在宋应知等人的带领下,这一年来,这里的人民不仅学会了种水稻种蔬菜,还学会了简单的建造房屋、造船、炼铁等技术。

其中不少人甚至学会了北夏的汉语言,与宋应知等人开始简单交流。

这一年,宋应知等人在这里过得如鱼得水,这里的原住民十分尊重他们,不仅事事亲力相帮,发现夷人的踪迹后还会及时传递消息。

每每弹药不足时,赵明阳便会带着一支水师北上西洋,扮做海寇打劫来往的夷人船只。

一来二去的,这巴西周边的海域差点成了无人区,这里的原住民也因此得到了短暂的休养生息。

来苏木的第二年,在大家携手并进的情况下,商船的建造终于迎来尾声。

“耽搁了这么久,商船终于要造好了……”

这天,宋应明带着宋应知去到海岸观赏自己新造的船只。

“这船虽比不上二哥来时的那几艘,但胜在木材好!这次回程,决不能再让它给炸咯,等回去啊,我还得把这船拆了,做成我喜欢的家具……”

这片土地上,很多参天大树都是宋应明没见过的。

为了能多带些珍贵木材回去,他可谓是下足了功夫。

别人造船时都是尽量将船舱扩大,好用来装金子,他倒好,全用来装木头。

不仅如此,在宋应知的建议下,还带了各色各样的树苗回去,准备在北夏培育。

“二哥,你不请我上船坐坐吗?”

望着他二哥这船样式,宋应知哭笑不得,整只船上装得全是木头,连船甲上都是满满当当的,只留了一条小道供人行走。

“就在这边上看就行了,上去了也没地方给你坐。”

宋应明不以为意,他带宋应知来,是为了炫耀自己的木材的。

“石头,这里的木材可真好看啊,二哥我都有点舍不得走了。”

闻言,宋应知忍不住打趣道:“二哥若是舍不得,要不咱们再待一年……”

“你小子!”听到这话,宋应明不禁扬起手,拍了下自己弟弟的脑袋瓜。

“我就是说说而已,出来这么久,算算时间也差不多三年了,咱们再不回去,只怕娘以为咱们都死了。”

“……”

宋应知一脸无奈,不过宋应明有一点倒是提醒了他。

张氏岁数大了,随时可能出现意外,他和宋应明,是该回北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