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对武学有兴趣,等春节过了,我把你送镖局里去,跟你宴叔学,如何?”
听到宋应知这么说,宋文弃吃饭的速度降了下来,他把脸从碗里抬起来,惊讶地看着三伯。
“三伯,你不是想让我参加科举吗?”
“三伯何时说过要你参加科举的?”
宋应知伸手揉了揉孩子的头,“三伯只是希望你有出息,至于从文从武,都一样。”
宋文弃眼中闪过一丝惊喜,在宋应知的鼓励下,他咬了咬嘴唇,下定决心道:
“三伯,我想学武!以后参加武举,做大将军!”
“大将军?!好啊。”宋应知往他碗里夹了一块肉,随后微笑着看着他,认真说:
“等弃哥儿做了大将军,三伯就给你设计更好的火器,让你建功立业,所向披靡!”
“三伯!你说真的?!”
宋文弃眼中的光芒越来越亮,他握紧了拳头,站起身拍胸口保证。
“三伯,从明天开始,我就跟宴叔一起学武,我以后,也要和宴叔一样厉害!”
“好好好……”
两人有说有笑,热热闹闹地过了一个好年。
春节一过,宋应知又恢复到极为规律的生活,作为太子少师,今年他又多了一门算学课。
如此一来,清闲的时间变少了。
唯一的好处就是给太子授课时,他会把宋文弃带上,让孩子从小和太子其他京中权贵多接触,也能对彼此知根知底。
自上次出海一事被拒绝后,宋应知以为这件事不会那么快提及。
可随着第一艘黑胶和钢铁结合生产的战船问世,众人纷纷被这艘铁甲战舰给惊艳住了。
当出海一事在太和殿再次被提起,出声反对的人不再像第一次那样多。
第三次提起时,文武百官终于忍不住松口。
北夏上次大规模商船、战船出海时,还是三十五年前的事。
时隔三十五年,北夏为了橡胶树,决定再次出海远航,这次出海的时间定在明年清明。
此次出海,主使节为宋应知,副使节为苏澜之。
亲军卫及南海水师元帅赵明阳带领五万水师共同前往。
还有一年的准备时间,宋应知领命后,又向皇上请了楚北及造船厂的数名工匠一同前往。
此次海航危险远大于当年的淡马锡之行,初始路线,宋应知打算从京杭大运河入海,沿海上南洋之路至淡马锡。
通过马六甲海峡后进入印度洋,再由印度洋西南方向行驶至南非好望角,在这里完成补给后,西行穿过大西洋最终到达巴西。
之所以没有选择横穿太平洋,一是因为海洋距离太远,没有陆地意味着没有补给点。
二是太平洋本身的危险程度远超其他海洋,为了保险起见,宋应知选择了一条熟悉的海航线。
到了淡马锡,意味着进入了欧洲各国的殖民地,发生火花碰撞在所难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