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宋应知要走,保康王连忙叫开下人相送。
之后一天时间,宋应知再没出过驿站,直至苏澜之一行人赶到,他才让搁下笔,唤来宴庄,将两幅画卷送去保康王府。
“大人不亲自送?”
上回不是杵着拐杖也要上门吗?怎么这回就这般敷衍了。
宴庄接过两幅画卷,疑惑不解。
“本官行动不便,不想麻烦,你快去快回,咱们马上出发去凉州。”
随着年岁渐长,长时间耗神让宋应知骤感疲惫,他揉了揉太阳穴,杵着拐杖回屋休息。
宴庄的动作很快,一柱香不到的时间人就回到驿站,此刻苏澜之等人也已修整结束,鸿胪寺那边很快就派人来催促宋应知二人启程。
“大人,鸿胪寺那边派人过来传话,咱们该走了。”
宴庄轻敲房门两下,听到里面传来“进来”两字,这才推门而入。
屋内,宋应知已然起身,坐在床边上等着宴庄过来搀扶。
“这段时间辛苦你了,又要保护又要伺候我。”
面对宋应知的打趣,宴庄不动声色的瞥了一眼他的腿。
那晚火炮虽然没有炸到他,但宋应知也被余威震出数十米,身上多处受伤,整个人陷入昏迷,随着江流直冲而下。
“以后别走水路了。”
宴庄蹙着眉,伸手拿过宋应知的拐杖,一手搀着人快速下楼。
苏澜之等人早已在驿站外等候,和宋应知轻装出行不同,对方的阵仗显得十分浩大。
不仅有仪仗队,还有众多护卫、诸多鸿胪寺官吏。
此次两国谈判,苏澜之为主使,宋应知为副使。
但宋应知官职品级比对方高,因此不用给对方行礼。
反而是苏澜之等人见到宋应知走出驿站,纷纷翻身下马给他行礼。
“参见宋大人。”
“诸位不必多礼,本官身体不适,只能借马车出行,还请诸位谅解。”
见宋应知这副模样,苏澜之不禁拧眉。
“宋大人这是?”
“路上发生点意外,已经好得差不多了,不影响行程,走吧。”
不愿与苏澜之多说,宋应知淡淡点头,便让宴庄扶自己上了马车。
见其不愿多谈,苏澜之不好再追问,吩咐众人启程,车队浩浩荡荡地沿着河西走廊方向出发。
这次有了士兵相护,一行人畅通无阻的按时到达巴里。
算起来,宋应知离开巴里快有十年了,当年离开之时,他还只是个六品小官。
十年时间,巴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古城之外,无数楼盘建起,就连道路也是由火山灰混凝土铺设而成。
如此庞大规模的城池,已经有了现代城市的初始模样。
一入城,宋应知便差宴庄把马车往古城内赶。
“宋大人,你不跟我们一起住驿站吗?”
苏澜之疑惑问道。
“你们去吧,本官这段时日住家里。”
宋应知挥了挥手,失意宴庄赶马车,这都到家了还住什么驿站啊?